藏區歷史科普——高原紛擾六百年,美景通天開悟空。

前言

最近(2023年四月)達賴發生「吸我舌頭」事件,西藏之種種一時又成了話題。去年春天我在這個部落客撰寫紅軍長征系列,由於紅軍曾取道藏區,甚至在川西的藏區待了半年(紅軍傳奇的「過草地」就是由藏族老人擔任嚮導,八名紅軍戰士將之扛在轎上,穿越危險的高原沼澤水草地帶),故此我在文中開闢了一個「近現代藏區歷史文化政治狀況科普」單元。今年一直想找時間將這個單元剪輯下來作一獨立專文,但考慮到網友可能這方面常識不足而看不懂,如此一來內文順序自該重新剪接安排為妥?(我朋友紅公認為近年文組的人比理工人傻得多、俞四爺則說文組等於文盲。)——想了想就先擱著。趁著「吸我舌頭」事件,乾脆我直接剪下來發出,茲當大家很有常識,懂得比我多得了。

首先要講的是,中國共產黨對西藏的建設,對藏人福利和自由的重視,這是深獲大多藏人好評的。你若不信,這是美西方和台灣長期的資訊灌輸所致,你最好醒醒,不然成天鬼叫反而害了藏人。但一碼歸一碼,許多藏人對達賴仍有相當濃郁的情感,既肯定中共又心中有達賴。我們可以從馬英九在大陸南京、長沙、重慶等地受到民眾歡迎問好的場面來對照,很多大陸百姓對中共的忠誠度很鐵,但看到馬英九照樣也產生情感。當然,南京的民國粉(大陸網絡上叫他們果粉)稍多,一般來說果粉不喜歡中共,常幻想中國大陸若一直由國民黨執政至今肯定好棒棒;也有的果粉對民國時期的大陸懷有憧憬,但對去了台灣的國民黨嗤之以鼻:也有的是相反,覺國民黨在大陸有夠爛但在台灣好多了。果粉甚至腦補北京腔在民國時期才叫正宗的京片子。果粉畢竟人少且腦殘,在此略下。可以想像的是,假若作為宗教領袖的達賴回到西藏,引起的歡迎盛況將比馬英九回去還大。達賴一世生於1391年,至今十四世長達近650年,積累的信仰與情感力量怎可能沒有影響力。

以下是《近現代藏區歷史文化政治狀況科普》。


「青康藏」是啥?

談西藏不能不談整個藏區,我們先從地理來談。國民黨這邊曾長期對我們談到「青康藏」、「青康藏高原」、「康定情歌」、「西康」、「西康省」。先問,究竟青康藏是什麼意思?

青康藏的「康」是啥?——眾所皆知是西康,老年代台灣的地理課本有西康省。如同川藏高原一般又名康藏高原,這個康也是指西康。可為何不稱青川藏高原?因為青康藏除了標示出一種三合一的地理方位,還表示三種藏族人和三種藏語(容後再表)。一般來說,四川和西康有不少相互重疊的區域和概念,這必須講到西康是怎麼來的?

西康建省是1939年的事。在此之前這塊區域從清朝到民國曾長期叫「川邊」。在川邊地區裡面以金沙江為界,約略一半屬四川,一半是屬西藏。明末清初,康熙就想過建省,一直延宕下來。到了清末,光緒在位時推動川邊建省,川邊的大員還寫過《西康建省記》。之所以叫西康,因為這裡是藏文化的「康區」。「康」來自藏語音譯,西康和「康巴藏區」有關,也和居住在此域的「康巴人」有關。「西」是西邊,指方位。「川邊」的範圍大致在今天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西藏昌都地區。至於青海設省也挺晚,1928年。省會西寧。

清朝的四川省和新中國時期的四川省大小形狀都差不多(後來重慶升格直轄市才從四川分出去)。中間一段西康於民國建省時期的範圍即原川邊,大致再加雅安、涼山等地。新中國建立後,中共起初將西康省的範圍大縮水,把西康東部才叫西康,即原川邊金沙江以東的甘孜,加上雅安、涼山這一塊。1955年中共將西康撤省,換言之把金沙江以東上述區域併入四川(在清朝時期這裡本就屬四川,只是其中康區這塊叫川邊),同年此時在這裡設藏族和彝族的自治州。但1952年涼山就設了彝族自治區。「自治」是進步觀念,中共早已如此,左翼本就特別尊重少數民族。

順提,我們平常講的「西藏」在行政區域劃分上叫自治區,屬省級。而自治州是在省底下的,和地級市平級。中國有十個藏族自治州,分屬四川、青海、雲南、甘肅四省。其中四川有兩個,即阿壩州(全名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州。雲南和甘肅各一。其他六個是青海的(其中一個全名叫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以上十個藏族州裡有五個是紅軍長征走過的,分別是四川阿壩州、四川甘孜州(三大紅軍主力皆走過此二州),以及雲南迪慶州(香格里拉地區位於此間,紅二方面軍走過)、甘肅甘南州(三大主力都走過)、青海果洛州(紅二、紅四方面軍一起進入後擦邊走過)。後兩個州在地形區域上俗稱「甘青川高原」(或叫青川甘高原),也有人叫「川西北高原」,紅軍過草地就是在阿壩州和這兩個州之間,於三省交界高原上行軍。

也就是說超級巨大、綿延廣袤的青藏高原可以分成幾塊來講。在概念上川藏高原、甘青川高原、川西高原都在其中(或說川西高原屬青藏高原的延伸地帶)。川西高原在甘青川高原底下的位置,換言之川西高原的西北方即甘青川重疊區域。以上只是大概抓方位的說法,要講細的話什麼山過去叫什麼地形名稱、行政區名稱,什麼江的這頭那頭又叫啥,專家可以分得出。

「西康省」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頗短,比民國年間的「北平」(1928-1949)還短暫。雖然北平這個詞在戰國時期就有,但明清以來早就叫北京了(明成祖從南京遷都北京,用兩京對仗)。大陸在談長征歷史時常冒出西康(譬如紅軍共走過幾省的算法,列入西康),事實上西康是長征結束後才由國民黨中央建省的。西康這個題目必須捋清楚,西康可以是地名,但不見得是省名;要看時期,不能亂用。這不表示我反對把西康列入紅軍走過的省份,因為西康有其特殊性,那塊地方確實像省,打趣說叫康巴省亦可,只是咱們得把事實爬梳清楚,提醒一下大家長征時還沒建省,那邊的問題充滿複雜糾葛,也風情萬種很可愛。同理,閩西、贛南、粵東(或說粵東北)那一整片也像是個客家省,這是很有意思的文化采風。


川邊區域圖。圖中的地名有的直寫,有的橫寫(但方向是從右寫到左),好比最東側的瀘定是直寫,它附近的丹巴、康定是橫寫。請留意,川邊東面緊鄰雅安,在最靠東側的大渡河有一個叫瀘定的地方,恰恰就是紅軍後來「飛越瀘定橋」驚險一仗的發生地點。民國建省版本的西康省形狀,容後再看。


西康在民國推動建省的大致過程

話說清朝亡了,建省這個任務從民初延續下來。邊疆出亂子,那就要重視,要建省,要派更多官員來治理,台灣建省是這樣,西康建省也一個理。西康(川邊)在清朝沒少打仗。在民國時期,北洋政府叫這裡「川邊特別區」等用語,總之仍叫川邊。1928年國民黨設立的行政機關叫「西康特區政務委員會」。

國民黨在1934年才設置「建省委員會」來推動建省。這年秋天紅軍開始長征,所以國民黨推建省是為了紅軍要過來嗎?並非,當時紅軍自己都不知道會過來這裡。之所以想建省是又出亂子了。民初以來就有康藏糾紛,且爆發戰鬥,1918年達賴十三世(不是現今的達賴十四世)還曾派藏軍佔領過康巴重鎮昌都。後來參與調停,使雙方簽字休兵的是誰?——英國。

有點慧根的朋友聽了就笑了吧,他英國怎如此熱心管到中國或康藏之間這麼內陸的事?是不是慫恿某人打架和叫大家別再打了的人是同一個?休兵的代價是被藏軍打下的昌都和其他九縣都歸給達賴。我對照地圖算過,上面十個地方有六個在金沙江左岸,四個在右岸。退一步來看,川邊(西康)可說是漢藏之間的緩衝區,藏軍緩衝的結果是進,而川康軍卻是「被緩衝」,這公道嗎?何況康區的康巴人雖也俗稱藏人,但和衛藏(俗稱西藏)那邊的藏人根本就不是一掛的,這讓康巴人很吃虧啊。

1931年再次出事,起初是兩個佛寺發生衝突,後來弄成川康軍(政府的地方軍頭部隊)和藏軍(由達賴13世領導)的戰爭。藏軍打了勝仗。之後川康軍和馬步芳的部隊(青海甘肅的回民部隊)聯合反攻,打退藏軍,形成對峙。此時國民政府出來叫雙方停戰,雙方以金沙江疆界為界,各自撤兵。之後川軍自己派系內戰,達賴趁機派兵再進。後來達賴圓寂,藏軍撤兵。19342月藏軍又打來了,於是國民政府叫川軍頭子劉文輝加速推動建省。早在特區委員會時期就是劉文輝在治理這裡。這人很忙,他大概沒想到自己隔年夏天會在川邊最東側的大渡河和紅軍打起來。

1936年紅軍全部通過川西、甘南到達陝北後,翌年1937年抗戰爆發,1939年西康終於宣佈建省,省會康定。省主席劉文輝對西康下了不少工夫,把康定建設得挺好,包括努力辦學。劉文輝為人簡樸,名聲不錯。他下令官府的房舍不能建得比學校好,否則官員就地免職。

1949年年尾,國民黨的時代早已結束,劉文輝在成都一帶和其他川軍大佬宣佈和中共合作。不過胡宗南的國民黨部隊仍在西南做最後掙扎。1950年3月解放軍發動「西昌戰役」(西昌、昌都莫搞混),胡宗南飛來台灣,國軍潰敗。西昌當時屬西康省,現在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

說西昌,就要講昌都。同年(1950年)10/6到10/19,解放軍發動「昌都戰役」擊敗藏軍主力,地點也是在西康。昌都位於金沙江左面,一直以來是川邊(康藏地區)的兵家必爭之地。懸疑的是,當時藏軍裡有個英國的無線電機台操作員福特(Robert Webster Ford),他是英國駐拉薩代表團的一員。此役勝負既定,方促使西藏高層真正願意和中共進行和平談判,而後於翌年(1951年)達成西藏和平解放。除了英國,同一時期蘇聯對西藏話題也感到「興趣」,有一咪咪想把勢力從中亞延伸到西藏的意思。請留意10/25是歷史上的「抗美援朝紀念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同年(1950年)的這天於朝鮮對美軍打響了第一槍。這是當時中國內政外交上的處境。

西康建省後的老地圖。印製時間在1946到1947年間。頗珍貴,在孔夫子舊書網販售。


西康省局部。右上角還附省會康定的一張小圖。從圖中可發現劉文輝在康定蓋了師範學校、電燈公司,可謂大力建設,造福鄉民。這張地圖在網路上賣掉了,買家識貨啊。圖中右上角,是四川的懋功(今稱小金,屬阿壩州),這地方重要,它是紅軍兩支主力翻越大雪山之後的會師地點。毛澤東的紅一方面軍是從寶興北面攀登雪山。紅四方面軍是從川西翻山往懋功去。


這張局部也是重要啊,這是康區的左半部。民國時期被藏軍控制,昌都都給打下了。這張圖所畫的雅魯藏布江流域才是對的,川邊的那張畫錯。


新中國時期,西康省於1955年撤省,西康東部(金沙江以東)重歸四川省並加設自治州,重點是給予自治,保護藏族的權益,提高藏族的地位。西康省西部(金沙江以西)在撤省前本就不屬四川,另設專區,包括涼山州同時期也是專區。西康西部後來納入西藏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是在1955年先成立自治區的籌備委員會,在此前後西藏設過不少專區。1959年西藏武裝起事,達賴逃到印度。中央平亂後,周恩來宣佈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自治區籌委會代行職權,1965年終於辛苦成立了西藏自治區。

上: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建省的西康省。基本上形狀延續川邊,但右下方多了一條「火腿」接到雲南。下:1955年西康撤省,以及1965年西藏自治區終於千辛萬苦成立後。這張圖還可看出雲南省縮小了,三角錐消失,給了緬甸。事實上國民黨畫的三角錐只是嘴炮,勢力並沒到那邊。但那邊到底該算誰的?這是另一個話題了,在此略下。


以上是關於西康的各種名詞的部分介紹,分來分去的,比台灣複雜得多。本文中常反覆說,「分(類)」是一種吊詭的毛病。我們在談文化時必須給自己一個觀念,在制定地理地形、行政疆界、民族民系的各種分法時,到底為何要幫他們(它們)分一下?我們去分出一堆有的沒的,是在幫他們還是在害他們?

有時隔一道山頭一道江,地形和文化就不大一樣了,有時其實仍差不多,有時難以定義。以我從小受的教育,西康西康西康慣了,康定情歌有個康嘛,故此先入為主曾認為中共不該把西康消失。但把歷史過程捋出後,才知道原來「西康省」不是一個很久遠的省名。想把這片地方搞好,以及讓它(他們)和周遭地區搞好關係(包括漢族、彝族、羌族、納西族以及藏族自身各派系),在行政區域的劃分、命名、賦予權力的審計拿捏上,姑且我們說可以有西康省也可以沒西康省,都可以,就看你怎麼做。中共評估後認為撤掉更好,對康川藏、對中央等各方都好,只是這樣罷了。

1990年代初期台灣某中研院院士提出「四大族群」的說法,你覺得符合人文科學嗎?你覺得這種區分是鼓勵融合還是在藉機分化?我從1967年出生到1990年代初期從沒聽過民間或學界這樣分。當然,以前的我所吸收的常識知識不見得代表真理,但他們搞這種分法我看離真理還越遠。


康巴人、康巴藏區是啥意思?

藏族大致分三大區、五大教派。三大區指衛藏安多。藏語也照此三大方位分三大語言。一般而言藏人自稱Bod,在藏語是「人」,是藏人、藏區、藏地的意思。稍微細一點來說,衛藏和康人自稱「博巴」(Bod pa),安多自稱「哇」,從而也才有衛巴、康巴、安多哇等自稱方式。但衛巴其實只單指前藏的族人,因為衛藏又粗分成前藏、後藏、阿里三區,暫略。

衛藏、康、安多,三區都超大,康區的康巴人所稱作的「康巴地區」是從北到南一整片,覆蓋面積包括今日的青海玉樹州(此州佔青海約1/3大小)四川的阿壩州和甘孜州、西藏自治區的昌都市、雲南迪慶州。這裡住的是康巴人,或稱康人、康巴。安多是在青海大部(扣除玉樹州)和甘南,以及甘肅武威市一個自治縣、阿壩州一小部分。衛藏的範圍大抵是民國時期的西藏面積。將衛藏簡稱西藏是從清朝、民國下來的用法。【2022/6/3修改這句:其實明朝就有「西藏」的用法。這是B站一個優秀的歷史網紅「何解毒」說的。他說很多學者讀書不仔細。只能說西藏一詞是清朝鞏固下來的。】

康巴人長相和衛藏不大一樣,嚴謹意義上「藏(族)」這個字詞不宜用來指康巴人、康巴地區。藏族自己有分的,只是我們漢人把他們都當藏族。這意思不是說康巴人不是藏族或藏文化,只是說他們有他們的講究。

打個比方(雖不一定完全吻合藏區狀況),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都同屬斯拉夫民族,且東歐多國也是斯拉夫民族,包括東南歐的斯拉夫加個南(即南斯拉夫)也同屬斯拉夫,甚至芬蘭也很斯拉夫。他們都是全一家,所謂全家便利商店,但也可分出你家我家、我國你國。這看你從什麼角度去談。但近年我的發現與感悟是,心態比角度更重要。我們談一件事情常說角度不同看法就不同,中國自古也知道「橫看成嶺側成峰」,但太愛談角度其實是西方人玩出的政治把戲或思想頑疾。表面上讓你認為思想多了幾道層次,還發展出「多元論」,但其實你若心態不對,談角度、維度、多元、民主都只是藉口,是冠冕堂皇的屁話。心態對頭,或說心態正向,方懂「只緣身在此山中」,此時方知全家就是你家。不是說不能分,分有時才有差異趣味,而是踏奶奶你分的目的與心機到底是啥鬼。對美國而言是想繼續玩美元,繼續剝削全球,大家明明知道但仍熱衷起乩上當。

這也讓我聯想到,在「自己人」的認定與歸屬上,客家人無論你住各省各地都是「客家一家親」,堪稱超越省、國界線,但我的腔和你的腔是否相同,非客家人分不出,可我們客家人之間分得出。客家重視腔片勝過你住哪地方。好比我住廣東大埔和你住台灣東勢都講大埔腔,那你我見了面就更開心,這種感覺會比我跟廣東講其他腔的人更親,也會比你跟桃竹苗、六堆地區的人更親。在實際上、傳統上、理論上、真正意義上的的客家是這樣才叫客家,只是台灣近年高度政治化之後可能不這樣看。

所以說為何客家很妙,為何我要寫這個系列?因為客家是擴大的情感與觀念,它不分省又跨國(我遇過印度的客家青年,他超熱愛客家文化,他說我們那邊都講客家話,你們的青年反而不會講了),格局超大,但又執著於小,分出很細的腔片來認親人。上可大,下可小,這是客家的玄妙。或云上可小,下可大也可,很多概念是打破的。客家同時打破思想(和情感)的邊界,也同時要談細的區分。

別的民系也分腔片,好比你講重慶話、我講成都話、他講貴州的黔南話;你講泉州話、我講漳州話、他又講閩南漳州話裡的某個縣的地方話;你講山東哪裡的話,我講山東哪裡的;你講東北哪兒的,他講東北哪兒的……但這些都比不上客家人更在意自己的腔調兒鄉音或母語。關鍵在於他們認為這是祖先幾千年傳下的,它(幾乎)永遠不會變,無論你落腳地球何處。他們很自然的延續自己的聲音,又挺特意的維繫(保衛)自己的聲音。在我來看客家堪稱中華文化奧妙之精髓所在(之一),要瞭解中華文化或東方文化的哲學本質和俗民思想必要通過認識客家。

話回藏族。有句話說:「法域『衛藏』,馬域『安多』,人域『康巴』。」意思是:「衛藏的佛,安多的馬,康巴的人。」指的是三大區各自的強項。衛藏的宗教影響力大,安多的馬匹夠力(可能泛指生命力),康巴出人才(俗一點的說法是長得好看,所謂「康定的漢子,丹巴的美女」)。從康巴地區「茶馬古道」(漢藏貿易通道)的旺盛經濟機能來說,可看出康巴人十分活躍。至於安多,他們擁有青海大草原,乃典型游牧民族,駿馬和羊群堪稱大出(台語,盛產意),他們和漢族間也有經濟、政治聯繫活力,這使康巴、安多都和衛藏不一樣,講更白一點,可以不鳥達賴。此外安多的甘南(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有一個拉卜楞寺在藏傳佛教的學術地位最高,堪稱佛學界的至尊寶。

拉卜楞寺,位於甘南州的夏河縣西面,緊鄰青海省。紅軍長征走過的甘南是迭部縣,緊鄰四川、陝西。此外,迭部縣在有名的卓尼縣下方。卓尼的一位藏族宗教領袖支持紅軍,詳見本系列下集「過草地」。


★插播上圖:這張圖很不錯,是用德語做的藏族文化區域圖,順從此圖再談藏區歷史。

衛藏(Ü-Tsang)、安多(Amdo)、康(Kham)。衛藏是漢語俗稱的西藏,分成衛、藏、阿里,即漢人俗稱的前藏、後藏、阿里。衛(前藏)在拉薩,達賴就在這兒。藏(後藏)在日喀則,班禪就在這兒。阿里是羌塘高原,又叫藏北高原。衛在元明叫烏思(亦作烏斯),在清朝才叫衛。烏思加上藏就叫烏思藏,也所以後來叫衛藏。前藏地區的人叫衛巴,後藏叫藏巴,阿里叫堆巴。「烏思」在藏語有中心的意思,這說明拉薩的地位。

這張圖的Autonomes Gebiet是自治區。西藏一整片都是一個大自治區,和省平級。圖中其他很多AB是指自治州,隸屬省。譬如東面的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AB Ngawa)、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AB Gannan)。AK是自治縣,隸屬州。譬如南面的木里藏族自治縣AK Muli),隸屬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意思是這個州雖然大多是彝族人,但其中這一小塊區域是藏族人居多,中共的分法挺用心的。東北面有一個天祝藏族自治縣(AK Tianzhu),隸屬甘肅省武威市。

另外,這張地圖出現Tibet。老外對Tibet的用法,在考證上可能是從古中國講的吐蕃,經由伊朗、土耳其傳(轉)到歐洲後,轉來轉去出現的洋文。有個類似的發音叫土伯特,這則是古代蒙古人叫的,轉成漢字叫土伯特。吐蕃、土伯特、Tibet都是外族人、外國人對所有藏族或藏區的全稱。請留意,藏族人自己把藏區和藏人叫Bod。順著這個Bod的發音,才變成漢族人、蒙族人分別將之稱為吐蕃、土伯特。蕃字要讀成撥的音才正確,即吐撥。藏人建立的王國在唐朝叫「大蕃」、「吐蕃」,有學者推測可能是藏語發音近似duo,意思是上部,大蕃就是上蕃。且唐朝用來稱西方或北方的少數民族也常用吐字,加上蕃又有茂盛之意,所以吐蕃不是貶義,而是褒義。

現今老外用Tibet是可以的,但使用中文的人把它轉譯成中文「圖博」來大肆使用,這就很白爛了。通常是反中挺藏獨的中文使用者愛這樣搞,在語境上自有其刻意,對藏族人其實不禮貌。專家林萍芝(化名)特別指出,這就像常凱申的笑話。老外用Chiang Kai Shek沒問題,但某一年有個很瞎的中國學者將之翻譯成常凱申,於是被笑到今天。他看不懂外文寫的是蔣介石,自己亂翻。所以老外用Tibet可以,中文使用者把西藏叫圖博就很廢。

圖中,青海省海西州(AB Haixi: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格爾木市(Golmud)在玉樹州底下有一塊飛地,叫唐古拉山鎮(圖中指出飛地但沒標名稱)。換言之海西州被玉樹州切成一大一小兩塊。格爾木和唐古拉山鎮之間的一大塊是著名的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在交通因素上,唐古拉山鎮去玉樹很不方便,不如去格爾木快,所以將之隸屬海西州。唐古拉山鎮人口不到兩千。

圖中,不丹、錫金,是和藏族文化有密切關聯的國家或地區。錫金本來是一小國但1975年屬於印度,這之間的歸屬有爭議在。此外圖中在西藏西邊的拉達克,位於喀什米爾東南部,由印度掌控,這裡也是藏族文化區。喀什米爾是印度、巴基斯坦之間的爭議熱點之一。


★插播傳奇:滿、蒙、藏三族的愛與糾結。

西藏在那曲西部、昌都西北部之間有個「霍爾三十九族」,又稱藏北三十九族。這張地圖沒顯示這塊區域,約莫三十九族是點狀的部落型態,並非成片的形現,而且它偏像官名、爵位、勳章、旗號、特種單位。此源起於蒙古人建立的和碩特汗國曾統治整個青藏高原。霍爾三十九族、達木八旗、玉樹等四十族都是可汗的直轄區,蒙古人不讓達賴擁有管轄權。

這得從藏區在四百年前的狀況談起,甚至更早上許多,從元朝就有蒙古人前來藏族經略,插旗。以下只科普一段400年前到300年前的時期。

話說大約在17世紀前葉(明朝後期),西藏不同教派之間打起宗教內戰,班禪、達賴和一個叫作索南群培的第巴(等同於達賴的管家或董事長助理一職),三賢者聯名懇請一批青海的蒙古人南下幫忙。這批蒙古人的首領是早前在新疆被別的蒙古人和沙俄排擠才來到青海的。青海本來另有一批蒙古人,勢力挺大。這新來的「外省人」和「本省人」原本不和,雙方卻很快就化敵為友,之後輾轉成了新來的「外省人」變成青海的盟主,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固始汗。「固始」就是國師的發音 ,這是蒙古人借用漢族用語,當初化敵為友之際他榮獲「本省人」和一位活佛給他這個封贈。

後來固始汗南下幫忙班禪、達賴等人打贏了對手,熱心參與西藏事務,不走了,直接住在日喀則,長子則住拉薩。在固始汗的幫忙下,達賴和班禪二人的格魯派系統才開始在西藏取得宗教統治地位,而固始汗的和碩特汗國則完全統治了青藏高原。只因早前他打完青海又打下康區的苯教政權(苯教是藏傳佛教裡常受打壓的宗派,被說是低能的邪教,苯教的人認為是抹黑,是非對錯暫略),這會兒轉戰西藏後等於席捲青康藏。固始汗不光幫格魯派出頭打仗,而且幫忙達賴和班禪推動格魯派,賦予格魯派崇高地位,在我看等於是近代西藏國父、土伯特(全藏區)國父的地位,也有點像影子教皇。

此後,整個土伯特等於蒙古人偏重管軍事和外交,藏人偏重管宗教和內政。內政方面固始汗雖也參與部分,但稅賦方面他尤其不想插手,可能覺得損陰德。同時期他對大清保持名義上的歸順,意思意思,相安無事。他過世後的每一任可汗仍然受封於清廷,連他在內共傳四代直到亡國,後兩代時期清廷才被迫管起西藏的事。蒙古人、滿清皇室都信仰喇嘛教,滿蒙藏之間關係密切,但彼此恩怨情仇一大堆。

和碩特的第三代出了大事。達賴五世圓寂後,當時在任的第巴祕不發喪,說達賴閉關去了。這個祕密竟然維持十五年之久,期間還找一個貌似達賴的人扮過替身。此事包括和碩特第三代也被傻傻蒙在鼓裡。這第巴顯然不希望和碩特汗國存在於西藏,他開始結交統治新疆的蒙古族,也就是準噶爾汗國。準噶爾強大無比,當年把固始汗攆出新疆就有他一份。期間,第巴還以代替達賴出訪北京的名義接受康熙的封贈,簡直是無上光榮。

之後,當準噶爾開始攻打漠南的喀爾喀,這第巴隔岸觀火還表示肯定之意。喀爾喀也是蒙古族,緊鄰和碩特北面的青海,同碩特他們關係不錯,他們有一部分以前是青海的「本省人」(也是外來者但較早來)。準噶爾打喀爾喀,和碩特就算沒同仇敵愾也是唇亡齒寒。好在固始汗當初安排仔細,他很能生,把其中八個孩子的部隊放在青海老巢,人稱「八台吉」,他知守藏必守青。此時喀爾喀求助康熙,清朝開國之初非常忙,西北面的準噶爾比東南面的鄭成功家族威脅大得多。何謂「台吉」?大清的建國者叫皇太極,意思就是黃台吉。皇太極是漢語用法。黃是黃金,表明身份。台吉是滿蒙用語,有皇(王)太子、太弟之意,有的皇家女婿也這樣用。

說起第巴反和碩特的原因之一是,和碩特第三代起初不同意他就任第巴,延緩三年後才上任。不同意的理由是認為他太剛,不適合第巴此一調和鼎鼐的職務。達賴說好吧,那就磨練他的耐性,三年後扶他上位。事實上據說達賴也不大中意此人。且又據說,第三代把他打槍後,他自己對外宣佈我太年輕了點,給我三年時間磨練吧。

且說事情總有走光的一天。康熙暫時打退準噶爾的攻勢時,意外從準噶爾人口中得知達賴早就圓寂,十分之驚愕,質問第巴你這是在唱哪一齣?你耍和碩特也耍我是怎樣?怎麼準噶爾人反而知道達賴死了?和碩特第三代很欣慰康熙管這件事。第巴此時十分惶恐,藏區沸沸揚揚,質疑他的聲浪可不小。於是這下子得趕快立出一個達賴六世。同時第巴趕緊派遣密使進京,將他寫的一篇長文呈給康熙,內文詳情解說不得不隱瞞之始末,譬如當時正和境外勢力拉達克交戰,若發喪恐影響軍心。此人是學者出身,醫學方面也有造詣,挺能論述的,總之條列出很多用心良苦的理由。康熙讀完後沒表態,頷首又搖頭,吐氣又點頭。康熙深感事情複雜,只一句:「立了就好。」

若非康熙冷處理,只怕和碩特第三代早就將第巴剁成肉醬。漸漸,第巴開始張口就來,常自稱「土伯特國王」,頗有藏獨先驅的架式。但這也可能是謠言,或許是不滿他的人故意抹黑他。也或許他常打擦邊球,切香腸。

回到當年第三代反對這位第巴就任。這件事很重要,促使第巴更領悟出土伯特該走自己的路。但,其實是他自己的發展沒出路,他把自己人生的出路扯上蒙古人該不該在衛藏(西藏)的大框架去了?事實上蒙藏在衛藏融合得挺好,但他開始興致勃勃的講蒙古人殺過很多西藏人,蒙古人來了之後吃香喝辣,蒙族佔據公務員大量名額,電視台都是演蒙語劇……啥啦,時空錯亂了。大家懂我意思嗎?很多不同歷史時空的事情是可以對照參考的,而且情節手法還完全一樣。這位第巴叫桑吉嘉措

有的人可能反對我打趣講他是藏獨,辯護說他從沒反清復藏的思想,他只是討厭和碩特的蒙古人,熱切希望清廷主持公道,換言之他始終支持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總之,我的打趣對照,以及反對者的說法,都可能是犯了用當代去套以前而鬼扯。所謂「套用」,套了後亂用。我還可講個趣味參考,對這位第巴來說,大清就是美國,他想聯清抗蒙,就跟某島想聯美抗中有點像。但其實滿蒙藏的文化關係本就很近,就像海峽兩岸的文化關係本就近,離美國反而遠。滿蒙藏之間就算有差異也都比美國離得近。最接近真實的看法可能是,這位藏巴腦子從沒獨立或統一思想。因為他是古人啊,他還不懂現代性的政治符號啊。不過,我的輕鬆鬼扯方式,我個人認為還是有參考亮點的。好玩兒嘛。我套用的動機並非做是非善惡的評價。如果因為蒙古人來幫達賴和班禪打仗,就把格魯派當時的死敵噶舉派看成惡的一方,這又對嗎?此外噶舉派內部還可以粗分和細分各種派……

卻說在和碩特第三代過世後,第四代拉藏汗繼位。二、三代的名字可以跳過,開國和亡國的人名不容跳過,這是起碼的尊重,就像崇禎皇帝不能忘。誰曉得,拉藏汗和第巴的關係更壞。誠所謂先下手為強,第巴是懂丹藥的人,遂派人給拉藏汗下毒。結果沒害成,拉藏汗大怒。這會不會是拉藏汗故意找的藉口?無法肯定。總之雙方攤牌決戰,兵戎相見。蒙藏開打後,第巴戰敗,遭處死。

更複雜的是,這場戰爭掃到新任的達賴六世。戰後,拉藏汗希望達賴下台,一來是遷怒,認為他是戰犯,和第巴一夥的。二來是六世的風格向有爭議。六世被認定是靈童轉世時早已不童了,都十五歲了,除了早已破童子之身,坐床當上達賴後仍挺風流,從坐床到上床的距離更近了。而且他是文青,愛寫詩,幾年下來夜裡常在街上漫遊,不乖乖回宮裡睡,甚至還講過大不了不當達賴,一整個小清新外加風花雪月又超酷。

據此,拉藏汗和新任第巴更有充分的理由廢掉詩人達賴。拉藏汗深切懷疑當時是不是亂找轉世的人?前任第巴都敢隱瞞達賴死訊、找人演戲、假傳聖旨,一個根本不把宗教放在眼裡的奧爛學者還有什麼做不出來的事呢?他分明是故意找一個傀儡達賴來掩護自己,還對我下毒咧……拉藏汗決定委請大清國的欽差大臣將詩人押送北京,讓康熙來詰問他,自己撇得一乾二淨,以免藏人說他挾怨報復。詩人押解途中的消息傳來京城,康熙得知後震怒,急召欽差大臣脫隊飛馬來見,質問你怎麼這樣子辦事?你踏馬的拉藏汗叫你押來你就押?大臣惶恐趴跪:「微臣知錯!」康熙怒曰:「我還文青的微塵咧。」大臣惴慄。康熙道:「你跪安吧。」大臣心想:「我本來就是跪著噠。」

後來的事情很懸。詩人被押送到美麗的青海湖濱,在一個叫公噶瑙爾的地方神祕失蹤。此一公案有五個版本。一是詩人憂鬱症發作,不巧病逝。二是康熙下的毒手。三是康熙故意讓他消失人海,送他去五台山過清修生活,派人看管兼伺候,謝絕閒雜人等。四是康熙吩咐把他放了,於是他隱姓埋名去了印度、尼泊爾,又回到三大藏區做人間修行講學。五是他去了內蒙的阿拉善旗(位於河套地區)化名講學,臨終前的遺願是在賀蘭山麓建一廣宗寺,收葬他的法骨。後世在五台山和廣宗寺都宣稱擁有他曾存在的證據。

話回西藏。學者第巴被處死的隔年,拉藏汗等人立出新的達賴六世。但事情哪這麼容易,民間無論藏人、蒙人大多認為這是胡鬧,已經認了詩人,他再爛也還是他,這才叫信仰,才叫愛西藏、西藏優先、西藏加油。

於是乎整個藏區局勢更亂了,一年比一年亂的啊那年月。又過兩年,1709年,在第一代的固始汗駕崩的五十四年後,康熙終於從朝廷派任一個駐藏代表前來,那康熙爺也不得不攤上事兒了。

八年後,1717年,超級強國準噶爾,趁西藏民心浮動,一舉攻入拉薩,將拉藏汗殺掉,傳了四代大約八十年的和碩特汗國,就此宣告滅亡。準噶爾的首領並將後來新立的達賴六世囚禁。

此時西藏忙著推出新的達賴轉世者,找到康區一個13歲孩子。權威頭人們都認為他是詩人轉世,並委由班禪五世當他的老師。清廷順而同意,並著手備戰收復西藏事宜。兩年後,在戰爭還沒結束時,康熙再次聲明,對新任達賴予以承認,以促進民族團結,一致抗戰。

準噶爾很難打,清廷第一次大敗,第二次改由年羹堯和青海的一位藏族頭人聯手出擊,這才將準噶爾轟出西藏。和碩特亡國三年後,清廷完成幫忙藏人收復西藏的心願,至於和碩特政權還該不該存在?康熙認為回不去了,藏族已經不信任這個外省黨了。此外清軍將被囚禁的達賴救出,旋而護送來北京,途中神祕失蹤。在此前後,康熙決定革新西藏,廢除了第巴,改成推出一個多人組成的領導班子。拉薩、日喀則、昌都、康定、甘孜、西寧等地歡欣鼓舞,都說皇上聖明。

那班禪和達賴還聯袂去北京向康熙老人道謝。康熙笑道:「希望你們別把我也當外省人看就好。」班禪道:「佛法無邊,攏係自己人。」達賴則道:「當然不是,你是外國人。」康熙聽了臉色一陣青一陣白。班禪忙道:「外國的月亮才圓啊。」康熙聽了仍不大樂意。達賴道:「你是外國人,更是我國人,一字記之曰,禪。」康熙莞爾:「這我可要悟一下了。那好,尊貴的達賴啊,你是外國人,還是我泱泱中華之國人也?」達賴道:「對班禪而言,我不是西藏人,我是東藏人,或云東衛人。」班禪朗聲向康熙道:「國人好,國人好,不是國足就好。」三人拊掌大笑。達賴又道:「我是你的天下人,也是佛的天上人。」康熙道:「有點油了。」達賴道:「不,我是外國人,國外人,也是國中國之人,天外天之人。聖上您治天下,我通天河。」康熙笑道:「好,好,好,好個通天河,正位於青海行深處,自有般若波羅蜜多時。苑瓊丹說得好,一理通百理明,我說這叫一通百通,通百通一。」康熙旋問班禪:「你幫我們把這話題收一下。」班禪道:「我就一句話,你是我外公。」三人拊掌起痟。

話說原本一切是日麗中天,誰知又過兩年,和碩特汗國想來一場復國運動。固始汗第十個兒子的兒子,起初就青海蒙族各部的權益公平問題,認為康熙對他大小眼,對他的蒙族宗親給予豐厚犒賞,卻只給他基本獎勵。康熙則認為這是論功行賞,你和大夥兒一起打準噶爾時沒打好是事實。他說,那請聖上讓我戴罪立功,將西藏交給我治理。康熙表示這不可能,你在青海當你的親王就好,西藏已經立出一個班子集體領導了。於是此人選了良辰吉日,發兵作亂。

1723年(雍正元年),那傢伙趁雍正給康熙守喪兼登基,在土伯特給大清國放起了一串鞭炮,笑稱雍正按理講是排行第十一的皇子,比自己的爸爸排第十還次,而且還涉嫌竄改康熙遺詔。總之這傢伙反了,這瘋子名叫羅卜藏丹津

雍正派出「撫遠大將軍」年羹堯等將領再次率兵入藏。1724年,羅卜藏丹津被打爆,之後竟然逃去準噶爾,誠可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我昨天的敵人就是今天的朋友的敵人的朋友的敵人的朋友。

風波才過去,前和碩特汗國的三個貴族又打起了西藏內戰。一個是阿里地區的,一個是工布江達地區的,後者不滿前者是新任領導班子首席,憋屈自己只是老二,便將之殺害,戰火引爆。之後領導班子的其中一人(當過拉藏汗的秘書)跑去打這個老二,在達木八旗出兵力挺下得以戰勝。雍正看西藏實在亂到沒救,1727年決定將駐藏代表制正式進入體制化運營,永續派任,永續壓陣。可以跌停,但永續掛牌,綿延我大清國祚,德澤我衛藏子民。這可算是西藏正式進入清朝版圖的開始。到了乾隆時期,終於滅了心腹大患準噶爾,1758年清朝算是將新疆納入版圖。

大清和準噶爾之間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人共七十年的交戰時光。班禪、達賴一世一世的輪轉。世間沒半個人能轉出人蔘。苑瓊丹是曾在星爺電影中發光的香港藝人,但她喜歡自稱祖籍東北所以性子直,她這女漢子很懂人蔘。【修訂於2022/6/3】


新中國後康藏、西藏的麻花糾葛

問題來了,從之前的川邊、西康省地圖來看,川邊和西康省的昌都在金沙江以西不遠處,既然屬於康巴地區,中共為何卻將之劃在西藏自治區裡?照說劃在四川的甘孜州即可,康巴人怎被拆散了。這和幾百年來西藏的獨立爭議、康藏糾紛、英美帝國主義介入或控制西藏有關。換言之用金沙江來切割兩地對康巴人而言並不公道。

據我調研,西康的昌都和嘉黎間,即昌都的西南方和嘉黎的南方有一片林芝地區,後來西藏自治區在這兒設林芝市,人稱「雪域江南」(自是從漢人的江南說法來對應,讚美之意)。林芝古稱工布,這裡即「工布地區」、「工布藏族」。中共命名林芝來自藏文「尼池」或「娘池」音譯,意即娘氏家族的寶座,或太陽寶座。工布地區的精華區在雅魯藏布江和尼洋河交會處,即林芝市巴宜區,位於雅魯藏布江大拐彎的地理奇景處附近(川邊那張地圖畫錯尼洋河和雅魯藏布江交會以及大拐彎的位置,須對照西康省地圖或中國現今地圖、或中外網站地圖才正確)。廣義的工布文化往東南直達印度交界,越過印度也有一部分(也涉及中國或藏區領土被印度搶走的爭議)。

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其實有好幾處大拐彎,好幾個景點,都在林芝地區,以前屬西康範圍,後來劃入西藏。林芝位於拉薩和昌都之間。

工布藏族服飾。


工布文化區的補充資料。分下去還有各種區、各種巴(人)。而且這些區也不見得是工布文化區,只能說因為林芝市設立後屬於林芝地區。林芝市是很大面積的地級市,面積11.7萬平方公里,實際管控面積7.6萬平方公里(因印度拿去了,中方不承認印方擁有權)。
林芝市的七個行政區。其中一個還保留「工布」的名字,叫工布江達縣。巴宜區在林芝市裡的林芝縣裡。上圖的文字內容,畫紅線的老地名,在新的行政區裡可以找到好幾個。林芝市以前劃在西康省裡。


這張現今西藏自治區的地圖很棒,可以找到昌都、林芝、嘉黎、拉薩、日喀則、玉樹等地,看各地的相對位置。談到林芝,主要是它以前劃在西康(康區)。林芝裡面的地名也可以看一下,察隅很靠近印度。林芝在尼洋河、雅魯藏布江交會口。川邊、西康省都沒有這個地名。八一鎮是在林芝縣的巴宜區裡的一個鎮。山南地區、那曲地區的一部分以前也在西康裡。不同的民族民系文化區可以分開,也可以劃在一起,端賴心態與心念。青海的玉樹在青海省,這裡是康巴文化區,離昌都算近。


我要說的重點是,有的資料說康人也在林芝(工布)地區生活,換言之川邊、西康省按照康區所畫(劃)出的文化地理範圍並沒錯,康人不是只到昌都而已。但有的資料(似)指出工布不屬康巴亦不屬衛藏,它有自己的體系和文化。總之工布地區該畫在康區或衛藏,還是給它自己畫出一塊兒?如果它在文化上(或康人的人口比例上)偏向康區,那民國畫的川邊和西康省地圖很妥。如果它畢竟在文化或人口上較偏衛藏,那民國的版本似又不妥?而假若川邊、西康省的地圖只是指出治安亮紅燈的區域,即民族糾紛或動亂區域,那當然也沒錯。

到底該怎麼喬,責任後來落到中共肩上。當然,也落到衛藏高層的肩上。中共必須從人民革命(解放農奴)、國土安全、少數民族的自主自治、少數民族內的不同民系區分來著眼。它的馬克思左翼思想確實比清朝或國民黨進步,也比衛藏高層進步,但不能高姿態,因為人家認為信佛最進步。

到底康區該怎麼劃分?這重要嗎?當然重要,在民族文化上有其考究趣味,在政治上則涉及達賴(衛藏高層)的統治範圍或文化主導範圍可以延伸到哪。在文化上,朦朧才美,無法定義才妙,好比我自認我身上有法國文化、拉丁文化的影子,好玩講講也是可。但在政治上,世事偏偏就搞成難以朦朧,硬切造成對立。這些區分法、畫界法的是非或妥當問題,要捋清並不容易,一言以蔽之那邊本就屬緩衝區、結合部,或說唉喲喂其實那些地方山比人多,根本沒幾口人,且人的身上還混合了各種文化咧。太要分清楚或許並無必要,若太籠統去一言以蔽之又太廢。食神說得好:「一字記之曰心。」講真,中共實在用心。

本文我有實用「劃」,有時寫「畫」,意思一樣,前者更對,有分配的意思,但前者右邊有個刀字旁,看起來就有點激烈,我看了挺不適應。但我懶得改來改去了。我的意思是我也很用心,如果中共開國的老一輩在天上讀到我寫的這篇,他們也會懂我的用心,只因他們處處用心。

從清末、民國下來,建國後的中共仍處在各種國內外勢力或陣營的拉鋸下,起初也是搞不定這裡,或說本就不想攤上事兒,本就主張民族自治,故此將金沙江以西都交給西藏高層全權治理。達賴十四世(1935- )是在昌都戰役後才提前親政,此前他年紀還輕,事情交給藏族高層的大人們,而大人們意見紛雜。

在清朝、民國時期,西藏高層還算認同隸屬於中國政府,包括達賴和班禪轉世給誰的認定,還需要清廷幫忙才算數。也就是說,整個過程是由在世的班禪或達賴、其他藏族頭人、清廷一起參與認定的,總之最後得清朝說了算,這是幫他們內部平息紛爭,實在幫忙幫到了家。當然,大清也可順便宣示主權力地位。只是川邊很鬧,使西藏尤其從清末到民國時期的隸屬關係有時(或經常)變成有名無實。

中共建政後延續清朝、民國對西藏的統治權,自而想進入西藏。此時藏方對共產主義「無神論」頗憂慮,向中共嚴正表達拒絕從屬關係的聲明,中共不同意,雙方姿態都很硬,接著雙方展開和平談判。在談判的同時,西藏對英美加強了某種合作關係(在我看叫引狼入室),並在西康集結兵力,和解放軍高度對峙。中共的意思很明白,希望和平解決,但你別逼我動手。西藏的意思也很白,我不希望你入藏,要打我沒在怕的,我們藏軍在清朝和民國還常把邊防軍、川康軍打好玩的呢。而且我們背後有靠山,英美。

在藏軍、人民解放軍的對峙時期,前沿偶有摩擦,起初藏軍佔了點上風,這使西藏鷹派很有自信。當時昌都在藏軍手裡,統治昌都的最高領導叫阿沛·阿旺晉美。他本身也算鷹派,只是西藏高層有人比他更鷹、更想打。或說阿沛是鷹鴿兩翼亦可,他看出局勢的危險,並無鷹派樂觀。終於,解放軍無法再忍,展開昌都戰役,以「吃大苦、耐大勞」的口號在大山大水中行軍迂迴,全殲昌都周遭的藏軍。

鷹派敗陣退下,達賴上位,再派阿沛去跟中共好好談,雙方達成17條協議。內容大致是維持西藏現狀,不變更達賴和班禪的地位,西藏可以有宗教自由,西藏必須和帝國主義、國民黨之間切割乾淨,藏軍接受解放軍逐步改編,解放軍入藏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雙方代表簽字,西藏和平解放。

中共在藏區實施的民主,在於解放農奴,為底層藏民爭取勞動、生產、經濟權益。照片中約莫是這位藏族大姐,在幹部的幫忙下擁有了自己的牲口,露出真情的笑容。這種照片有宣傳目的是沒錯的,但幹部也確實有做事,群眾也確實受惠。台灣普遍對中共成見太深,對歷史本身,對自身現狀都沒好處。中共有些政策不完美,或有過錯,但努力在實踐理想價值,改革(革命)是一條艱辛之路。這張照片值得參考,要知道西藏底層人民過得是什麼苦日子。


不幸的是,1951年西藏宣告和平解放後,幾年下來動亂頻仍,1959年叛軍攤牌硬幹,周恩來認為那也不必客氣了。周恩來是好好先生,但同時有其魄力,這從抗美援朝正式展開前他半夜叫醒印度大使潘尼珈就可看出。

當時周恩來緊急召見潘尼珈,請他轉達英方(等同轉達美方),如果聯軍不撤回38線,請務必相信我軍一定入朝迎戰。周恩來非常希望聯軍相信,他和毛澤東並不想打這仗,但你真要再靠近邊界,我勢必奉陪。他用半夜叫醒潘尼珈的緊急(失禮)動作來表達十萬火急茲事體大,甚至這是懇求(哀求)美方放中方一馬。美方獲悉後立刻公開回覆門兒都沒有,你中方沒資格插手。於是中國志願軍越過鴨綠江……頭三場戰役以壯烈犧牲的代價差點全殲美軍和聯軍,可說打出了三連勝。

當然,西藏想獨立的一方亦有其立場與主張(從我在本單元的敘述中你亦可從中建構獨立的理由和邏輯,只是我不會煽動亂扯,故意講得很絕對,瞎編血腥黑暗段子),這是各方為難之處。但最不該的就是西方帝國主義趁機滋擾他國。英美把西藏亂上添亂,解放軍入藏也只做壁上觀。

這同時還有一層使中國和西藏一起倒楣的悲劇性因素。西方在四五百年來強加以「現代國家」的觀念要世界各國照做。在清朝時期即便西藏進入中國版圖,但其實形同兩國,藏區領袖跟大清皇上請個安,川邊的康藏或漢藏之間相互不惹事即可,打打鬧鬧之後總知雙方節制,不然對雙方沒好處。何況蒙族、滿族、藏族的恩怨情仇比藏人和漢人之間嚴重得多,真要扯上人類學的淵源,漢藏的血統基因還是同源的。

然而現代世界產生一套玩法(秩序),舉凡疆域問題、聯合國代表問題(國際認定的玩法充滿貓膩)、大使和領事派任問題、旗幟位階問題,只因西強東弱,中國和第三世界不得不進入西方邏輯框架中陪著玩。可標準是在西方列強手裡,試問他們可以在中國城市有租界,中國可以在他們國家裡搞這個嗎?更別說殖民或半殖民,甚或瓜分領土,要這個省,要那個島,難道西方同意外國這樣對待他們的國家嗎?整個全世界的歷史至今在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法西斯的宰制和威脅中。此外,西方白人盎薩集團對待少數民族之殘忍遠勝過中國,他們政客口中的民主自由說穿了是欺負外國和其他種族民族的自由。西方政客看誰都是低等民族。

從事歷史研究的好友蔬菜哥特別告訴我,康巴人和衛藏親密起來,反而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只因中共先在康區實行社會主義版的民主政策,導致一群康人不滿而前往衛藏。當年CIA在夏威夷、科羅拉多等基地訓練一批康人成立「四水六崗游擊隊」(又叫四水六嶺),再將他們送回西藏執行任務,基地設在尼泊爾。他們大破壞可能幹不成,但滋擾可以來一下。

蔬菜哥表示,中共解放農奴,幫忙藏人爭取平等權益,但信奉達賴的人仍很多,這是歷史、民族、宗教原因所致,追隨達賴是數百年來的一種情感習慣。尤其藏傳佛教有相當程度的內涵又兼一套靈異、迷信、神話,光是轉世啥的,信者容易篤信(或癡迷)。套句另一哥們林萍芝所言:「(我)基於尊重不能說啥。許多人信了出不來。」不少西藏人因為海外有個精神信仰的寄託者,反而更產生浪漫的崇拜。

此外,西藏叛亂並非達賴發動,只是他罩不住局面,從而選擇出走。當時中共完全把西藏交給他,中央不插手,但康人作亂時他無所作為,或說無可奈何。他底下的官員對解放軍駐藏代表說,康人本就跟衛藏不同的嘛,沒辦法也沒能力管。然而搞事的康人湧入西藏,十分支持達賴,整個變成一個大亂局。金沙江兩頭的康藏地區就像烏克蘭是俄羅斯的緩衝區,康區一亂,事情就亂。朝鮮戰爭的中美鬥爭背景,恰恰更使西藏提供美國給中國整事的機會。順提,當時康區和川西的司令員是劉忠,乃出身自閩西上杭才溪鄉的客家中將。長征時他和紅軍就走過康區,他們實際上比老外懂藏族,把民族和諧看得很重。

上:1950年昌都戰役中被捕的英國人福特(1923-2013)。1955年被釋放,驅逐出境。這是2013年達賴喇嘛頒獎給他。同年大約五個月後福特過世。90歲。


達賴成了政治產物。起初流亡到印度後,印度對他不友善,1962年中印戰爭後才對他好。之後在西方更受歡迎,過美好日子。至於班禪,一直在藏區奮鬥,為藏人說話,還寫過七萬字上書中央,幾年後卻挨了整。蔬菜哥表示班禪比達賴可敬,卻遭有些西藏人嘲弄是「中國的喇嘛」,情何以堪。多年前,達賴就曾表示接受西藏自治(海外藏人反對聲音不小),中國政府也很希望他回去,但事情卡在他想重新獲得掌管西藏的政治權力,中央不可能答應。他在海外的流亡政府是各部會都有,他想全套搬回中國,這哪可能。我懷疑把流亡政府規模搞大、堅持對抗中共的目的是想從美國那兒得到好處。或說美國也樂見或逼迫他們非得槓上中共。

達賴的貢獻,我認為是將藏傳佛教帶向世界。對西藏本身的貢獻,我覺接近零鴨蛋,只能說事情不全是他錯。中共也有責任。不斷操弄的集團則是本質不變的美英帝國主義

民族這個題目向來浪漫有趣,亦相當殘忍血腥。川西北的阿壩州裡另有羌族,人口和漢族各佔1.9成,藏族佔5.9成。蔬菜哥特別推薦一本台灣學者王明珂的大作《羌在漢藏之間》。蔬菜哥順口透過私訊告訴筆者尻尻:

那地方的民族是沒有辦法一刀切誰是誰的。服裝作物節慶語言,都是不同比例混在一起。可山溝裡的村子跟村子間打來打去,沒完沒了。羌在漢藏之間的作者王老師去跟他們泡茶,當地的老人回憶解放前的歲月,那血腥啊……那個時候只怪我們沒知識,不知道大家是一個民族的(羌),好在政府來教育我們,就從此和平相處了。」

2003年聯經出版。此書也有簡體版。


※附錄(一):藏族和紅軍的友誼

以上藏區科普,摘自【科普】長征——客家人的大氣之旅《上》。這個系列的上中下集都寫到一部分紅軍長征通過藏區、彝族區時和藏族、彝族人的摩擦和互助友愛種種。有的少數民族歡迎紅軍,有的不歡迎,有的和國民黨方面有點聯繫,有的和紅軍發生武裝衝突,有的經過友誼交流後達到某種默契。其中下集在介紹藏族獨有的一種「伸臂橋」建築時,插播紅軍過草地後幫助紅軍的藏族人民或當地領袖。如下。

藏族風格的橋


元帥橋

在此帶一筆,談長征走過的一些橋。最有名的當然是鐵鍊吊橋——瀘定橋。但藏族的「伸臂橋」值得著墨。紅軍過草地後,曾走過兩條有代表性的藏式木橋。其中在即將進入甘肅省界時,有一條橋後代叫它「元帥橋」,共計開國九個元帥都走過,除了陳毅(留在東南山區打游擊沒走長征)。當地又叫它風雨橋

 

元帥橋位於阿壩州若爾蓋縣的求吉鄉,立於求吉河上。這裡似乎不是知名景點,看似沒啥維修?保持原貌也是該維修的,不維修何能保持原貌。「元帥橋」算長征的小眾知識。囧。


仙人橋

接下來這條伸臂橋就比較有名了。這條叫仙人橋。當時毛澤東等人緊急召開巴西會議,決定當晚落跑,然後從元帥橋過來,又走了一會兒進入甘南的俄界(今稱高吉村;高吉乃藏語八山頭)。在此村開會,發佈中央譴責張國燾云云,同時他們還有一件要事,就是叫林彪趕緊拿下臘子口。稍早在巴西時,林彪軍團就先進入甘南。林彪接訊後祭出紅四團(黃開湘、楊成武)擔任攻堅主秀。而在毛澤東的中央縱隊、彭德懷軍團這廂,毛不能光下令,國民黨方面正在重新佈署,他們必須趕上林彪。此時他們獲悉這片高海拔的群山間有一捷徑,就在仙人橋。

 

現今白龍江上蓋了新橋,仙人橋就在底下的邊兒上。這條藏式木橋很具體地呈現出伸臂橋特色。工法主要在於橋頭底部的基座,不必用釘子,將大小木頭相互嵌住。法文版漫畫所畫的橋,似乎把工法顛倒了?還是藏族給了紅軍創意,使紅軍模仿且創新出一種新形狀的橋?

藏族人,桑傑。當年毛澤東過仙人橋前,桑傑的祖父曾接待毛澤東,讓毛住在他們家。如今他老家變成觀光景點「毛澤東舊居」,他變成管理者兼解說員。桑傑大叔長得真帥。這個村子叫茨日那,精準的地址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旺藏鄉、茨日那村。這個自治州面積和台灣大小一樣,3.6萬平方公里。甘肅這個藏族自治州和四川阿壩州相連,然後阿壩州西南邊緊鄰四川甘孜州,再底下連接的是雲南迪慶州,這些都是藏族自治州,周邊還有青海、西藏各個藏族自治州。下:白龍江一帶風光。


茨日那的毛澤東舊居四張。毛澤東當時住二樓的一間。桑傑表示聽爺爺講過毛澤東風度翩翩,兩人一起喝酒。爺爺說紅軍衣衫襤褸但軍紀很好,對老百姓和和氣氣,沒打殺搶的事,不抓丁,不搞錢。當時桑傑家裡是村內三大富裕戶之一,桑傑的爺爺曾捐糧給紅軍。1978年蕭華上將和毛澤東以前的警衛員陳昌奉,一起返回這裡做史料考證,確認毛澤東住過這裡。蕭華順問桑傑的長輩當年紅軍給你們家借糧的欠條還在嗎?長輩表示我們家是地主,運動裡受過衝擊,早就不見啦。


上:日茨那小村。沿這條河岸公路就通往仙人橋。中:毛澤東暫居的桑傑老家兩張。下:紅軍紀念塔。紅軍和藏族的友誼,在甘南還有一樁更大的事,即藏族首領技巧性捐糧的傳奇,底下要說這事兒。


★插播:羅桑丹增南傑道吉(楊積慶)幫助紅軍的往事

民國時期,甘南這一帶是楊土司(楊積慶)的領地。楊基慶(1889-1937)藏族名字叫羅桑丹增南傑道吉,是甘南卓尼(今設卓尼縣)第十九任土司,另兼禪定寺護國禪師、洮岷路保安司令(國民黨冊封的頭銜)。他的領地大約2萬平方公里,延伸到阿壩州,威望很大。他對紅軍友善,對蔣軍陽奉陰違,紅軍入甘南後他不但將藏軍撤走還捐糧給紅軍。

當時紅軍在迭部縣的崔古倉(這是地名,不是倉庫名),發現一個穀倉但居然沒上鎖,也沒人把守,內有20萬斤糧食(據說的啦,一說30萬斤)。紅軍納悶,心想我們很餓啊,就打了借條,讓林伯渠用中央蘇區財政部的印章蓋上,然後借條留下,並在穀倉寫上叫戰士不要全搬,要節約的宣傳警語。隔年1936紅四方面軍路過甘南,楊土司還幫忙收治留下的傷兵200多人。事實上,穀倉就是楊土司捐給紅軍的,但他做得很隱蔽,假裝對外講藏族害怕紅軍所以許多村落的人跑光了。以楊土司的武力,毛澤東未必硬碰硬擋得住,至少可以將紅軍暫時耽擱或困於山中,而且楊土司還可以聯絡魯大昌、胡宗南、馬家軍一起出手。

甘南自治州,卓尼縣木耳鎮博峪村內的「博峪行宮」,改建成「楊土司革命紀念館」。楊積慶當年住在這座行宮,也在這裡遇害。上:館內說明,左是藏文,中是中文,右是英文。2012年開始一邊展覽一邊施工。

19378月國民黨陣營下手了,或是軍閥魯大昌自己想蠻幹,他和楊土司的部下姬從周聯手突襲楊土司,在博峪會合後將楊土司和他長子一家七人殺害,其餘軟禁,史稱博峪事變。並宣佈楊土司八大罪狀。禪定寺的人知道後,義憤填膺,一個叫楊麻周的人發動藏族精兵和武僧展開兩波強勢反擊,導致姬從周陣亡。

在此順作復盤插播,上集我提過海外有人造謠紅軍長征時欺負藏族,這話太扯了,藏族人向來有智慧且剽悍,又是主場,他們每個土司真要打紅軍的話紅軍可能難以出山。紅軍是人民軍隊,中共盡量要宣傳民族平等、藏漢平等互惠,這本是共產黨的理念。

左:楊土司夠威。和國外訪客合影。右上:楊土司的次子楊復興(班麻旺秀)中年後留影。右下:多年以後,年紀一把的楊成武(圖中年輕影像)、蕭華等三人聯名建請中央追贈楊土司為革命烈士,和中央往返的文件檔案。這幾位老將軍對長征充滿感情,在十年動亂結束後想為國家和人民做點有意義的事,認為楊土司的施恩和犧牲不能忘。如果持懷疑心態來看,楊土司可能沒那麼偉大,他在各方勢力拉扯中有其權謀考量,對各方都想押寶?從這點來過濾後,仍可發現楊對中共和紅軍的幫忙已然超過權謀。「烈士」是不能隨便冠名的,中共不會為了民族和諧就胡搞一氣,而是花費心思和時間去考證史料,對照說法,檢驗清楚。

禪定寺。位於卓尼縣的洮河北岸。夠氣派。甘南高山上的宗教聖地,也是有戰魂的地方。

話回這廂,禪定寺精兵擊敗敵人後,將楊土司的家眷救出,接到寺裡住。國民黨派來田崑山、薛達處理善後,他倆仗義執言,暫時化解了風波。

過後將楊土司年僅八歲的次子楊復興(1929-2000。藏族名叫班麻旺秀)扶上位,讓他當保安司令。薛達「攝政」,當副司令。因順國民黨宣佈「改土歸流」,等於把土司制度算是廢了半套,用現代化的單位名稱來命名和管理甘南藏區。楊復興之後年紀輕輕當到國民黨的少將。

楊土司革命紀念館內的展覽品。拍攝者「子午俠士」2020年參觀後自稱「久久無法平靜」。左上:套句當代話「多元」,楊土司這張的造型是多元混搭,身上有西式鴨舌帽、外套,有國民黨發的軍服,他十分怡然瀟灑,有藏族禪師的氣場,老外在他眼裡沒什麼,似乎他不像漢族喜歡跪舔老外。藏族法師向來作風如此,漢族人該學習。左下:留鬍鬚的楊土司(右)和《大公報》記者范長江(左)。楊土司的紅色思想是受范長江的影響。再看右下角的小男孩:這是楊土司的次子,才八歲大,國民黨叫他穿上軍服留影,當地方上的保安司令。他的漢名楊復興。右上圖:解放後,1955年授予楊復興大校軍銜。解放前國民黨是給楊復興當少將。中共為感謝楊復興支持黨,展現合作誠意,也頒佈軍銜給他。大校相當於西方的准將。畢竟楊復興稱不上有打仗,給少將有點過頭,太諂媚藏族反而不是誠意。大校已是挺大的頭銜。

1949年秋天,國民黨兵敗山倒,江山不保,20歲的楊復興少將主動支持共產黨,並主動宣佈徹底廢除政教合一制度,他是末代卓尼土司,第20代。1950年黨在這裡設卓尼自治區,楊復興當主任。同時中央慰問團帶來大批物資、禮物答謝藏民,並將周恩來的親筆信交給楊復興。周總理感謝他父親當年對紅軍的義氣相挺。1955年這裡改成卓尼縣,楊復興擔任縣長,隔年入黨。

楊復興歷任卓尼縣縣長、甘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長、甘南軍分區副司令員,西北軍政委員會民族委員等,直至擔任全國政協委員。1958年卓尼部分地區發生動亂,「楊復興不顧個人安危,深入農牧區,做了大量、細緻的宣傳教育和政治爭取工作,為平叛反封建鬥爭的勝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這段引自百科知識,其他是綜合幾份資料後我的介紹。

紀念館外觀和館內展場。照片中的外觀和之前照片不同,看報導好像是不同時期的建設進度。或是這片園區不止一幢場館。


波日橋

這條橋可能更有名,大約600多年歷史,相當元末明初時期。撇開紅軍曾走過,它本身就是知名景點,號稱「康巴第一橋」,是藏族地區最大的伸臂橋。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龍縣樂安鄉,橫跨於雅礱江上。

康巴是指藏族「康巴地區」,面積遼闊,大約15.6萬平方公里,在多個自治州的大山大水之間,包括甘孜藏族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隸屬涼山彝族自治州)、西藏的昌都市、雲南的迪慶藏族自治州、青海的玉樹藏族自治州。有人說「康巴」意思是康定的漢子、丹巴的姑娘。

紅四方面軍在南下和川軍作戰時曾走過波日橋。

波日橋長125米,寬3米,孔徑跨度60米,由橋身、橋墩、橋亭三部分構成。橋墩遠看形如兩個堅固的碉堡,全部用圓杉木、卵石、片石相間疊砌而成。兩個橋墩中部,用4—6根圓木撐成拱形,圓木長度自下而上,逐步遞增,形成兩個懸挑臂,然後在懸臂上架樑、鋪上橋板,再裝上欄杆,構成橋身。橋墩上用石片疊的“傘”形結構,便是橋亭。最為稱奇的是,整座橋沒有用一顆釘、一塊鐵,每一個結合部均用木楔連接,原始而實用。(百度百科)


※附錄(二):紅軍爬過的藏區部分雪山

這也是從長征系列下集剪輯出的。放在這篇的用意是讓大家欣賞壯麗的景色,沉澱心靈。


補山:紅二翻最多雪山、紅四翻最高雪山


這不是補刀,叫補山(冷)。

長征翻最多座雪山的就是紅二方面軍,有十多座,也有人說嚴謹統計是27座。數目居次的是紅四方面軍。紅二爬過最高的是海拔5300米的雅哈雪山,位於麗江、香格里拉一帶。


雅哈雪山等系列:

雅哈雪山。海拔5300米。

雅哈雪山

香格里拉一景。這地名曾被老外炒得很火,因1973年一部電影《失去的地平線》說這裡是穿越時空的皺摺處。電影中女主角後來翻過一個雪山後突然變老。原著是1933年英國人寫的。基本上英國將印度納入殖民地後,其勢力也進入西藏。英方除了圖謀西藏,對西藏以外的藏區也頗重視。作者的心態我沒去瞭解,但這是英國人對香格里拉好奇的政治背景。在人類學基因上,漢、藏二族是同源。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一景。迪慶州首府在香格里拉。迪慶州和四川省的甘孜州連在一起。這一帶也有納西族。

前面提過「金沙江大拐彎」,從麗江或香格里拉都可前來一遊

香格里拉一景

紅二方面軍曾走過迪慶香格里拉,這裡的紅軍紀念館有藏族特色。中共很懂藏族其來有自,老外真的不必假憂心。即使漢族或紅軍和藏族之間都曾有隔膜或摩擦,大體而言中共很尊重和照顧藏族,建國後提供的照顧更大。達賴系統跟中共不合而出走,這別光賴給中共。西藏的神權統治是奴隸制,中共是做無產階級運動的,這部分中共必須替底層藏民翻身,也須和藏族統治者達成合作協議。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中共在這裡越做越好,所以西方反中的人更不樂見。

紅二方面軍在香格里拉曾留下的標語已成古蹟。

四川雅安市的上里古鎮。紅軍也曾路過。

四姑娘山。位於阿壩州小金、汶川交界。

世外桃源。清麗瀟灑。香格里拉一帶的藏族姑娘和騎士。


紅四方面軍光是夾金山、夢筆山就各翻越兩次,同一座山爬過的山次和不同山名都數量極高,有人統計共18座,也有人竟說54座。一般是講紅二爬最多雪山。

三支主力紅軍爬過最高的山是紅四爬的,人稱党嶺雪山夏羌拉雪山),海拔5470米。它的啞口4813米。党嶺和共產黨無關,而是羌族中的党項(党項羌)南遷時途經於此而得名。古代西夏政權就是党項羌所建立。此外,党嶺、党項的「党」字,自古以來用的就是党。


党嶺雪山等系列:

党嶺雪山。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西北面。張國燾率軍南下遭遇太多雪山,不光阿壩州的雪山而已。

党嶺雪山。海拔5470米。

党嶺雪山

党嶺雪山

党嶺雪山

党嶺雪山的登山客背包

2021年一個登山客,重走長征路。

党嶺雪山上求婚,海拔5300米暈眩了就答應。

三支紅軍都走過的達古冰川。這裡在阿壩州黑水縣,屬冰川地形。最下一張是瀑布結成玉柱。

達古冰川的生態保護員,鄭雲貴。40多歲。在這裡負責餵養藏酋猴。他的名字讓人想起紅軍的苗族戰士雲貴川。鄭雲貴的生活起居很簡單,笑容憨爽。為了吃鄭雲貴帶來的食物,那麼多猴子疊羅漢,卻不會弄傷對方,人類是否該小作反思?左上:達古冰川近年頗紅,有滑雪場,纜車,觀光民宿,遊客正和藏酋猴互動。

(完)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從王家衛《繁花》座談會一個觀眾的提問談起

兩兩六關渡師的科普軍史——老師長的故事、這支部隊的闖蕩史

從周星馳《喜劇之王》談文青發業障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