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大合唱》交響樂合唱曲:氣韻恢宏的民族音樂史詩,冼星海的傳奇一生。(附音樂連結)

全面抗戰時期,1939年三月下旬,來自廣東,34歲的冼星海,在延安的窯洞,和其他做文藝工作的同志們,聽了湖北詩人光未然朗誦的黃河詩篇後站起說,我來譜曲,我有把握。說來就來,他不眠不休花了六晝夜,在331日創作出偉大的《黃河大合唱》。共八個樂章。413日延安首演。此後傳唱中國大地。
冼星海在延安指揮教唱

黃河大合唱的藝術性、人民性

在藝術上,留法的冼星海將這部組曲融合西方古典音樂、中國傳統音樂。他尤其重視黃河老鄉的民歌。此前他和光未然對黃河都是陌生的,一個是南方人,一個是中部地方人。光未然早前渡黃河去山西抗戰時,一方面心想如果戰死沙場了就回不來延安,另一方面從高山之巔,金濤澎湃,船夫吆喝的號子中,感到了大自然鄉土的莫名力量。無巧不巧,渡口恰恰選在地理奇觀,壺口瀑布底下。

冼星海到底是否見過黃河我不清楚,可能從廣州北上,前赴北大學習音樂途中在華北見過,除非是搭夜車窗外一片漆黑。後來南下就讀剛創校的國立音樂院(也就是後來的上海音樂學院),他再次有了親見黃河的機會,見到了沒,不知道。之後留法。返國在上海發展,上海因抗戰陷入一片烽火前後,從上海到武漢又轉往延安的路程倒是不需要渡黃河。

重點是,一,他就算看過黃河,那不是陝西、山西這一段黃土高原的黃河;這裡的黃河氣勢雄偉磅礡,有別魯豫兩省的黃河。而距離延安最近的黃河段是的壺口瀑布,相隔140公里之遠,所以至少大概率冼星海沒親眼見過黃土地的黃河。二,以他的才情和悟性,就算他沒看過一眼黃河,我想他依然作得出黃河大合唱。他並無不見黃河心不死的侷限,因為他是冼星海,因為他是中國人。

右:冼星海(冼;音顯)。左:光未然(本名張光年;小冼星海八歲)。光未然的《黃河吟》組詩,由冼星海譜出《黃河大合唱》交響樂合唱曲。一共八個樂章,搭配七首歌曲和一首朗誦詩。

1938年秋天武漢淪陷,冼星海去了延安,而不是去重慶。他沒跟蔣介石的國民黨走,這是他藝術、政治與人生的節點,也是催生出黃河大合唱的關鍵。這年早前在五月時,毛主席已發表《論持久戰》做出戰局預測和戰略戰術下達,要大家打到底,會贏!他預判日軍遲早會打不動了,且極有可能被迫南進南洋和北進西伯利亞。延安的能量值得冼星海奔赴。同有留法背景的周恩來,坐鎮武漢主持全國抗戰宣傳工作時邀請冼星海上延安,冼星海毫不猶豫地答應。

1939年中日雙方果然進入相持階段,日軍推進緩慢,疲態漸露。來延安後冼星海大量研究民歌,他在日記中談到民歌的價值和作用,「因為它是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此外他還雄心勃勃計劃寫一首《民族解放交響樂》。

冼星海在西北可說電力十足,一邊謙卑積累,一邊自信發功。說起他的人生地理圖景,他原本對西北經驗欠缺,對更南邊的新加坡倒是熟,小時候媽媽在這兒幫傭,他的小學老師發現了他的音樂天賦,從而開啟他的音樂生命之旅。是的,他是華僑的身份,13歲才又回廣州習藝。


冼星海擔任首演指揮,練習時對第二樂章《黃河頌》的獨唱者田冲說:「你第一句不要唱得太高昂,要把黃河之水從高處引出來。」這句足見冼星海的才華品味有多獨到。上圖:在巴黎的學生證。中右:夫妻二人和女兒冼妮娜。下圖:《黃河大合唱》最後一個樂章《怒吼吧,黃河》手稿。《黃河大合唱》將中西音樂作了充分的結合,而不是流於表面的西洋風和中國味,他是大天才。

作為一個母語是廣府話的老廣,冼星海在1930年代曾做過一首粵語聲樂歌曲《頂硬上》,歌詞反覆唱:「頂硬上,鬼叫你窮。」可見他早就有接地氣的天賦。「頂硬上」這句至今常講,早期是廣府地區苦力、船工、漁民的口頭禪,也是粵軍的口號。廣東出了大大有名的19路軍,在九一八隔年就和日軍交手過,鬧得風風火火。這個軍系的頭子和蔣介石不對盤也是「佳話」,之後叛蔣,被蔣冷凍。冼星海的父親就是個打漁的水手,在他出生前落海過世。這首歌還有一句「鐵打心肝銅打肺」。

基本廣東分廣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冼星海是番禺人,生於澳門;「番」發音潘,番禺縣位於廣州南邊,2000年劃入廣州市,後來番禺又把珠江口靠海的區域分出南沙區,冼星海老家就是在南沙區一個村;番禺和澳門自是講廣府話,俗稱粵語。冼星海也曾創作廣東沿海蜑家船夫的樂曲,純音樂的,有點情調。有人說他本就是蜑家人,又稱蜑民,他們是靠河海討生活,或者是水上人家。附帶一說,港獨自稱是蜑家人而非華人的說法,模仿自台獨講台灣有平埔族血統故非華人。

凡此種種,之後他在延安聽光未然聊到黃河船夫渡河的膽識,這讓他一點就通,二者都是中華民族的草根味,艱苦且豪邁。而他對黃河的情感想像,這是無論中國哪裡人都共情相通的。光未然86歲時在紀錄片中受訪表示,當時在窯洞中所朗誦的組詩,「星海還沒給它插上音樂的翅膀」。冼星海在日記寫,「今夜的朗誦會,是詩人交班,作曲家接班的時刻。」

光未然活了89歲;1913-2002。冼星海何時過世,之後會談到。

冼星海和錢韻玲在武漢的訂婚照。錢韻玲(1914-1994),浙江杭州人,生於湖北咸寧。下左:冼星海的媽媽黃蘇英。據說《頂硬上》的詞是媽媽跟他聊天說的。父親冼喜泰早逝,冼星海是遺腹子。下右:可能是擺拍哈。

冼星海寫給母親的信。有留下手稿在此略過不上傳了。他的字跡後面會有。

光未然是湖北光化人(老河口市)。1938年光未然和抗敵演劇團三隊的戰友在壺口渡河前的留影。船夫的英勇艱辛和喊的號子,讓他寫下的詩句後來成為《黃河船夫曲》裡的詞。壺口瀑布的壯觀場面讓他寫下《黃河頌》:「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金濤澎湃,掀起萬丈光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

延安手稿。黃河大合唱。簡譜上面覆蓋的紙片是他貼上去的。格子是愛人錢韻玲幫他畫的。

延安手稿,光未然的詞和曲子的搭配。第七樂章《保衛黃河》。


精神性、民族性、歷史性、政治性、傳奇性

在精神内涵和目標上,黄河大合唱反映抗日的信念,打动人心。它是抗戰歌曲,民族交響詩歌,是小調歌謠,是磅礡大曲(忽想到大曲酒,即大麴酒)。当时本曲传唱很廣,延安也派人去重慶、昆明演出過。直到國民黨中央退來臺灣後才禁。本島綠營不關注抗戰史,藍營關注也有限,而且老藍至今愛講中共沒有抗日,直到現今仍歪曲史實。這部音樂篇章亦可說是中共八路軍、新四軍投入抗日的一個證明。八路軍在北方,新四軍在南方。

在延安指揮合唱排練。和團員們合影留念,笑容洋溢辛苦和親切感。據說排練的就是黃河大合唱。如果這只是後世的想像也沒毛病。成立。

冼星海的抗日思想、反法西斯思想、左翼思想是如何養成的呢?他生於1905年,6歲跟媽媽去新加坡,13歲回到國內生活,先後在廣州、北京、上海學習,24歲去了法國六、七年。193530歲返國這年立馬就參與抗日宣傳,此時離西安事變和七七事變都還有一段時間,可說思想很早就偏左。

在背景上,冼星海早在嶺南大學(現在的中山大學)學習時,本校就有左的風氣,這所學校參與過「省港大罷工」串連粵省和香港反抗英國在華勢力。當年孫中山在廣州經略,國民黨以廖仲愷為首的左派也還有一定力量,孫中山自己也偏左,主導和共產黨持密切合作。而洗星海北上學藝時期,國共尚未北伐,北大是在北洋政府的地盤上,學校辦得怎樣和廣州的國民黨沒啥關聯,頂多說有的老師尊敬孫中山。嶺大學北大的前身都在清朝就有了,前者是美國教會辦的。或許嶺南大學曾直接或間接受孫中山的思想影響,畢竟出身底層的冼星海不是吃國民黨奶水長大的。就算蔡元培在上海辦國立音樂院,此時蔣介石的國民黨勢力確實到了上海,冼星海心如明鏡。

1928年底,蔣介石北伐成功號稱名義上統一中國,1929年夏天冼星海就在上海參加學潮遭退學,混了幾個月後啟程法國。促使他返國是因為法國恩師病逝,學習中斷了,且媽媽來信說身體差,他決定放下巴黎的一切,並告別法國女友。
 

1935年返國這年,留影於巴黎盧森堡公園。在延安換了造型,簡直成了老紅軍戰士。左是漫畫家華君武。中是音樂家盛家倫。右下:在窯洞中執筆作曲中。穿著厚重的外套,叼著陝北老鄉的煙桿。據說這張就是在寫黃河大合唱沒錯,就算是後世的想像也可以。

1939年五月,在黃河大合唱首演的一個月後冼星海申請入黨,在寫給黨支部的自傳中,他提到入黨最重要的原因,「我們中國需要有一個無產階級政黨而後得到批准,成為共產黨員。沒有傑出表現在當年入黨是很難的。能入黨是光榮更是責任。


冼星海的手稿仍保留著,這一整段值得看,第一段起筆就來:

我對中國共產黨的奮鬥刻苦精神是時刻不能忘記的。並不是因為中共有“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光榮記錄,或者是有很多優良的組織和幹部。而是我們需要有一個無產階級政黨,這個政黨是代表群眾意志,有組織地、廣泛地去領導全中國,向著一條偉大的路邁進。

冼星海入黨的自傳手稿部分。開頭「魯藝」指「魯迅藝術學院」,是抗戰時期在延安成立的學校。冼星海來延安後當音樂系主任。


冼星海在1939年春天完成黃河大合唱這部史詩樂章,不幸六年後因病過世,得年四十。只因他1940年五月前往莫斯科做抗戰紀錄片的後製(此時女兒剛出生八個月)。不巧隔年趕上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紀錄片被戰火損毀,然而他在莫斯科找了時間把黃河大合唱寫成嚴謹的交響樂五線譜,做足了專業性的講究。

延安時期他寫的是簡譜,這是將就,而非講究。且首演的提琴、胡琴、三弦都不夠,打擊樂器是替代道具,譬如自己捐出隨身的一只大搪瓷缸子,叫團員拿勺子放裡面攪和。低音樂器則是團員用汽油桶做的。他在莫斯科精心加工的這個版本讓後世指揮家更有了發揮依據。

之後,他從蘇聯返回祖國途中,因飢寒交迫,得了肺病(一個說法是原本就有這個症頭,體弱復發),流浪受困於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被熱心的當地音樂家拜卡達莫夫收留照顧。後來才輾轉送回莫斯科治病,抗戰勝利的兩個月後他病逝異鄉。1905-1945。整整四十年的人生。

莫斯科方面隨後將他的交響樂譜等遺物送回中國,交到周恩來手上。女兒冼妮娜從小以父親為榮,每次受訪,談起父親總充滿思慕和敬愛,像是兩人一直相處著。前幾年她才終於把父親遺物中的一支指揮棒送給延安的典藏館。

莫斯科手稿封面,冼星海自己設計的。


延安手稿封面。冼星海的字。

2019年電影《音樂家》講述冼星海、拜卡達莫夫的故事。由硬漢形象的胡軍飾演冼星海,選角極具創意。底圖是四張電影截圖。插圖:冼氏之女冼妮娜、拜氏之女拜卡達莫娃,於2018年相見歡;中間是中國哈薩克族歌手阿來·阿依達爾汗。她倆第一次見面在1990年。拜卡達莫娃在小時候和冼星海相處過,回憶歷歷在目。她和冼星海相處的時間還比冼妮娜久。冼星海去蘇聯時沒帶妻小。另一插圖:拜卡達莫夫照片。本片導演是維吾爾族導演西爾扎提·亞合甫。這片拍得蠻好。

1940年冼星海化名黃訓,獨自前往蘇聯,做延安和八路軍的紀錄片後製配樂。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德蘇戰爭)展開,冼星海的工作中斷,之後想返國,卻在哈薩克斯坦的第一大城阿拉木圖陷入流浪歲月。當時國民黨的軍閥盛世才,在新疆變來變去,開始大肆反共,冼星海難以取道新疆返回延安。1942年底冼星海在嚴寒挨餓中結識阿拉木圖音樂家巴赫德讓·拜卡達莫夫(1917-1977)。當時是戰爭時期,拜氏在拮据下仍不時熱心幫助黃訓。在往返劇院演出、工廠打工之餘,黃訓譜寫出反法西斯的哈薩克民族樂曲《阿曼蓋爾德》,由黃訓和拜氏合作演出,前者拉小提琴,後者彈鋼琴。棘手的是黃訓得了肺病,1945年初前往莫斯科治病,在李立三夫婦奔走下,斯大林批示關照。住院期間冼星海努力創作《中國狂想曲》。二戰結束、抗戰勝利後兩個月,冼星海終因結核病過世於莫斯科。李立三夫婦幫忙料理後事。拜卡達莫夫從報紙看見冼星海的過世消息,才曉得黃訓是中國如此重要的音樂家。1998年阿拉木圖以「冼星海大街」命名一條街道以紀念他,並立紀念碑,以中、哈、俄文三種文字講解由來始末。而隔壁一條街就是「拜卡達莫夫街」,兩個老友相伴。

2020年,廣州市番禺區的番禺博物館外,「友誼之路」竣工。它的全名叫「冼星海和拜卡達莫夫友誼之路」。中哈兩國音樂家的雕像並立。攝影記者拍得很好,有家常味。


關於台灣禁唱

由於本島長期封鎖黃河大合唱,1990年代中期我才首次聽到。十分震動。當時是聽香港雨果出品的《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會的現場錄音CD,除了有呂思清演奏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1959年由兩位作曲家陳鋼、何占元合作的璀璨作品)、台灣兒童合唱團唱的《大海啊,故鄉》(這首是新中國的曲子,若我沒記錯是台灣某小學的合唱團擔綱或參與的演唱;但查證的資料沒列出,只列出香港和新加坡的少年合唱團,所以可能我記錯?有可能也唱了台灣兒歌使我記憶混淆)等,——最後是黃河大合唱,太酥麻了。

這場北京舉辦的音樂盛會把兩岸多地20世紀的傑出音樂作品做了演繹,主持人是台灣的鋼琴家吳冠英女士和大陸的孫道臨。後來也曾去廣州等地舉辦。CD中有台灣音樂家許常惠老師受邀上台致詞,彌足親切。這一套兩片的CD在我97年從高雄縣大社鄉萬金松地區搬回台北後卻遺失了,怎麼找都找不到,後來動身南下原租屋處去找仍找無。進入網路年代,從網路查到北京也有出品這個CD,但雨果網頁搜不到。當時住南部常聽黃河大合唱,打麻將前聽了必勝。

90年代我姐姐得到一張台灣陸軍官校合唱團出品的CD,他們唱了黃河大合唱其中三首。

1995年台灣的陸軍官校合唱團,在抗戰五十周年發行的CD。這張CD不對外發售。我翻拍背面的曲目,可以看到很多抗戰歌曲,指導老師還唱了《黃河大合唱》裡面三首。台灣居然有這種東西,意外嗎?其實1990年代中期本島的中國認同危機就挺嚴重。


大陸指揮家嚴良堃曾來台指揮本曲,合唱由兩台鋼琴伴奏,沒有管弦樂團。油管和B站都可找到這個視頻,說是2001年的。事實上他在1989年七月就曾來台指揮,此前一年台北愛樂合唱團的指揮杜黑去北京找他要過譜子先回來練。杜黑回憶當年:

「新闻局始终说曲子有问题。我说,里面哪一个音是‘共产党’,你给我指出来!”说到此,杜黑大笑。到后来,时任中国国民党办公厅主任的宋楚瑜出面说话,改动了歌词中的三个地方:“新中国已经破晓”改成“全中国已经破晓”(編按:出自怒吼吧黃河一曲),“太行山上打游击”改成大家齐心打游击”編按:出自河邊對口曲,“全世界的劳动人民”改成“全世界受苦的人们”編按:也是怒吼吧黃河 直到正式演出的前一晚,准许演出完整版的批文才送到乐团手上。曾参与《黄河大合唱》台湾首演的合唱团成员陈逢淼回忆:“演出很火爆,台下座无虚席,很多老兵哭得泣不成声。2009年的大陸網站資料)

嚴良堃(1923-2017)。生於湖北武昌。冼星海在魯藝時期的學生。

其實新中國是1949年才建立,歌詞的新中國不是指中共成立的政權吧,比較像新精神的意涵。太行山上打游擊一句,這也沒啥,八路軍在此抗戰是事實,後來還延伸到魯西。冼星海還沒去延安、還在武漢時期就作了《在太行山上》一曲給國人唱,此時周恩來派駐國民政府在武漢做抗日宣傳,隸屬國民黨陣營的建制(八路軍和新四軍此時編在國軍序列,屬國共合作抗日階段),可見國民黨自己以前准唱關於太行山的歌詞,連歌名都有太行山。何況有這句這又不可能表示國民黨部隊沒抗戰。

在我看「全世界勞動的人民」這句固然是共產主義、國際主義、共產國際的基本精神立場,但以孫中山的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精神來看也是大差不差,何況孫中山曾聯俄聯共(國民黨叫聯俄容共,國共一起北伐是國共第一次合作,在北伐中途蔣介石在國民黨內奪權成功並發動「四一二」,國民黨叫「清黨」,國共翻臉。後來抗戰是第二次國共合作,但到了1941年初「皖南事變」再次翻臉才各抗各的。此外國父還講過一句「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哩)。個人認為原句是怎樣就怎樣,不然就別唱,國民黨謹小慎微的毛病弄到今天連和平統一和中國人都不敢講。如今不是改的問題,是全沒了,厲害我島。

嚴老的說法,記者是這樣寫:

「严良堃也还记得,《黄河大合唱》演出前,关于公演“好”与“不好”的讨论当时在报端吵了一个月,一份当时台湾的剪报资料他至今保存。后来,《黄河颂》、《黄水谣》两个乐章先解禁了。演出的批准书,在一九八九年七月首场演出的前一天送达。严良堃对记者说,他了解到那几场音乐会,两个乐章的演出让许多老兵、台湾观众震撼、感动、流泪,在四十多年后重新听到这么好的曲子。至于《黄河大合唱》在台湾全曲解禁,还是后来的事,“太行山”等少许字眼也进行了改动。到一九九0年,一个台湾合唱团首次到北京、上海演唱《黄河大合唱》。严良堃说,在当时中央乐团进行演出前排练时,他听到来自对岸的一百多位音乐人在那里唱“黄水奔流向东方”,热流满胸、感动极了。」2007年大陸網站資料)此處指杜黑在1990年率合唱團應邀去北京、上海演出本曲。2009年他也曾去大陸指揮過萬人演唱本曲。

附帶一提,如今作為指揮黃河大合唱不二人選的嚴老已過世,他過世前指揮棒重任交給了李心草;不是說只有李有資格指揮這首的意思,而是他們都屬中國交響樂團;簡稱國交。嚴良堃在延安魯藝曾是冼星海的學生,這亦有傳承的意味和意境。冼星海在莫斯科寫的樂譜版本,就是嚴良堃、李煥之等人動腦和用心揣摩後所呈現給當代和後世的。

新一代指揮家作風不同,李心草很活潑。1971年生,雲南保山人。上圖是他指揮黃水謠,大家唱出前兩句的抒情婉轉:「黃水彎彎向東方,河流萬里長」。2019年黃河大合唱全曲演出完畢,他二度返場時,走到一半就揮出手勢,催落去!瞬間鼓聲啟動,全員再唱一次保衛黃河。下兩張圖是大家再唱一次時心情不同,雄壯中帶著歡樂,台下觀眾一起打拍子享受著。


鬼島的錯亂

這個單元比上個單元還煩人。諸君可跳過。內容主要談台灣演出的版本。一是兩岸自1988年開啟交流至今,台灣官方到底要不要唱黃河大合唱?全唱還是挑著唱?二是歌詞改不改?三是台灣民間團體和官方的看法有時同調有時不同調。——從黃河大合唱這個切面,可宏觀到兩岸關係、中國史觀的結構性問題讓藍營始終腦子拎不清。

以2001年嚴老在台北指揮的視頻佐證,所有歌詞都已按照原詞,這是好事呀。但油管又有一個1998年指揮台台北國樂團、合唱團的版本,卻沒全部上傳,僅上傳第一首黃河船夫曲,其他歌詞是否更改,不知道。

在台灣軍方的活動上,2010年有個台灣舉辦抗戰勝利65周年的視頻,油管標題叫台湾军方首度将"黄河大合唱"搬上舞台,在國防部示範樂隊配合下,軍校生合唱團唱了黃河船夫曲、保衛黃河外加黃河頌獨唱。其他是否有唱不知道,只看到這三首的剪輯。

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也辦了音樂會,油管上傳八個視頻但非常難看,軍校生合唱團唱了些軍歌,沒唱黃河大合唱的任何一首,或者唱了但沒剪輯上傳。

另有一部2012年七七抗戰75周年「盧溝曉月」音樂會的視頻(分上下兩集,內容乏味),其中主持人講軍校生合唱團將帶來四首抗戰名曲,沒有一條跟黃河大合唱有關但幾年後一篇媒體文章回顧當年事,表示這次有唱保衛黃河。有可能撰稿人記錯了,因這人常不嚴謹或胡謅。姑且就算有唄。總之保衛黃河的歌詞不是國民黨介意的三句。

此外,在民間方面,2009年張佳韻女士指揮台北市立國樂團的油管視頻,唱到「太行山上打游擊」這句很玄,字幕打「(大家齊心)太行山上打游擊」,演唱的老先生則唱的是「太行山上」。之後合唱團跟著唱,字幕是「大家齊心打游擊」但聽起來像唱「太行山上」。最後一首的「勞動的人民」改成「受苦的人民」,這次倒是字幕和合唱都一致。

最晚近看到的油管上傳,是2015年陳雲紅女士指揮「台灣合唱音樂中心」,鋼琴伴奏,標題其中有一句「向大師致敬」,所致敬的就是冼星海。這次演出做了完整的黃河大合唱呈現,歌詞一字未改。視頻後製的圖案是「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音樂會」,並且特別上了一段文案以推崇冼星海,很有心意。也奇,這年台灣早已大幅綠化了;前一年春天是太陽花,這年夏天是反課綱(發生在抗戰勝利紀念日前),竟然仍偶見黃河大合唱,還唱了全本八首。表面上看台灣是進步自由了,徹底容納了黃河大合唱,但不如這麼說,台灣社會沒人理會這種冷門東西,不知道,搞不懂,或反正隨便它。正因為不要中國了所以隨便它。

國民黨的史觀本有問題,因為不老實慣了,所培養的愛國教育也就空洞虛弱,對黃河大合唱這種充滿民族魂魄、音樂價值的作品從拒絕,演變到彆扭(又接受又否定),再到今天的無感,這反映出藍營對大陸、對中共幾十年來的心態,他們否定了中共等於失去中國認同。冷戰架構下的藍綠都一起遠離了中國。要我說,遠離了冼星海和黃河大合唱不就等於遠離中國嗎?沒有民族魂的藍綠怎麼可能認同中國呢?煽惑百姓認同大和民族和昂撒民族,四個字:不倫不類。兩個字:殖人。

台灣陳雲紅女士指揮的演出。油管的第一張圖、上傳標題、第二張圖。演出時間2015年距今整整十年。不知這是不是本島最後一次本作品之演出?連結我將放在後面。油管上有兩個一模一樣的演出內容,一個是陳雲紅帳號上傳的標題:“2015 黃河大合唱-指揮/陳雲紅 Chen Yun Hung 台灣合唱音樂中心向大師致敬大合唱”。另一個是TCMC台灣合唱音樂中心帳號上傳的標題:“2015向大師致敬「慶祝抗戰勝利70周年音樂會」~陳雲紅~黃河大合唱”。前者的觀看人數、點讚、留言比後者多得多。


現在,我於本站將大陸B站的黃河大合唱視頻挑出幾段分享。大家可聆賞和想像咋一個廣東人、華僑如此天大的才情和能量,寫出這部世界級史詩樂章。他當年在窯洞構思時,講過一句,還得是民歌。他創造的這些歌曲是真正取材底層群眾吟唱的調子,揉合聲樂的美聲,和漂亮的交響樂章。黃河大合唱,接地氣,親切,生命力飽滿,大俗大雅,大氣,柔情,浪漫,宏大,絕了。大約每年我都會聽個幾天,每年B站也有新的上傳。冼星海,偉大。了不起的人物,了不起的作品。此外,改編自黃河大合唱的《黃河鋼琴協奏曲》容後順作介紹(放在【附三】)。

 

曲目節錄以下如用電腦觀看,點擊連結可自動跳出分頁聆賞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X4y147wo/

節錄之第二首《黃河頌》(共八首)。2015年。男中音廖昌永。指揮夏小湯。中國愛樂樂團。廖昌永曾在一年內奪得三項國際比賽第一名。2019年他擔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之後又曾上娛樂節目【中國好聲音】擔任導師。他1968年生,四川農村長大,家中條件有限,高中在一個羌族自治縣學習。通過天賦、努力,和老師的鼓勵,他在成都考區脫穎而出,考上上海音樂學院。他的人生之路是社會主義的功勞。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V4y1p7Ck/

節錄之第四首《黃水謠》2022。指揮是93歲的鄭小瑛奶奶(生於1929年,祖籍福建永定,客家人;也有資料說是福建永安,這兩個地名在福建都有,大概率是永定。台灣也有一批先民從永定來台,人稱永定客,代表人物我懶得提了)。值得一提的是,鄭小瑛受訪時仍記得,黃河大合唱延安首演隔年,11歲的她人在大後方(指國民黨統治區的重慶),學校老師組織她和同學唱黃河怨,河邊對口,保衛黃河。可見國民黨以前准唱黃河大合唱,即使鄭小瑛的老師確實是從延安來重慶的,有紅色思想,但重點是國民黨准唱,後來把共產黨當敵人了才禁唱。連結中這場是在杭州某音樂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t411P7LF/

節錄之第六首《黃河怨》。1985。女高音王秀芬。指揮嚴良堃。標題說比郭淑珍好僅供參考。郭是王的老師,50年代留學莫斯科的女高音,實力也強,B站上有。201992歲的郭和65歲的王同台獻唱,放在後面【附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64y1e7og/

節錄之第七首《保衛黃河》2020年。指揮李心草。很燃!合唱團是甘肅和北京一起擔綱。


全部樂章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f4y1E7Dk/

2021年。黃河大合唱。李心草指揮。後面另有兩個視頻,一個是返場,安可曲,李心草知道觀眾太喜歡保衛黃河,於是再唱一次這首,風格不同,觀眾一起打拍子,又酷颯又歡樂。另一個是黃河大合唱紀錄短片,也值得看,有各年代演出片段,光未然談冼星海,冼妮娜談父親。連正曲八首共三個視頻,播完後會自動跳到下一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b411T7xU/

1985年。黃河大合唱。嚴良堃指揮。他是冼星海的學生,在延安時期參與過黃河大合唱演出,前面提到的郭淑珍是他留俄的同學。標題上的首演80周年指上傳時間2019,恰逢1939起算的首演80年,並非視頻中演出時間。其中,楊洪基的黃河頌、王秀芬的黃河怨都是有名的版本。此外,黃河頌有一句歌詞「金濤澎湃」,字幕誤植「驚濤澎湃」。據查證,金是光未然最初的寫法,後世有些人混淆了。光未然的詩集,冼星海的手稿,都寫金。後來光未然也曾不下一次澄清金才是他的正確用法。

 

背景資料(視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J411j7pw/

相當有價值又有意思的專輯。共八段。前兩段是上下兩集紀錄片,介紹黃河大合唱的誕生、冼星海和光未然的事蹟、當年戰爭的歷史。之後是李心草在甘肅指揮合唱排演的六段短視頻花絮,可領略李心草的才情和風趣,團員們的青春活潑。每個視頻結束後會自動跳到下一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b411p7mP/

黃河大合唱的電視專輯節目。光未然的兒子、延安當年參與演唱的老同志(一男一女)等人當嘉賓。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x411879N/

1955年黃河大合唱演出紀錄片。珍貴!當時的朗誦不以感性的方式呈現。(紀念人民音樂家冼星海逝世十周年紀錄片)


保衛黃河的這兩句歌詞我特喜歡,民歌味兒濃郁,歌詞優美帶勁兒。下圖是本曲八十周年的延安晚會,在戶外演出,台下的陝北老鄉們正聆聽黃河怨,這老哥悲從中來。他肩上的彩帶表示他得到類似好人好事的楷模。本島過去也重視這種表揚,但大陸更重視,相當人民英雄的榮譽。


單曲講解

我前面節錄的,沒發第一首、第三首、第五首、第八首,不表示它們不好聽。只是圖省事,省版面。

第一首《黃河船夫曲》,是個引子的作用。洗星海在莫斯科另外寫過一個序曲,但不是這個。序曲是(純)管弦樂曲。為何後世公演幾乎不加入序曲,原因很多,我問過深度求索,總之不是故意不演,這有學術考量,涉及究竟是否定稿,或是大家習慣了八首的版本。冼星海就像打出全壘打、投出三分球絕殺、補時射門絕殺的球員,他知道自己這部大曲的藝術成就有世界級的份量,但全世界知道的人有限(當然中國太大,當年全中國百姓裡也不少人可能沒機會聽到,這是廢話,閩南歌謠四季紅改成交響樂曲也很多台灣人不知道,我看這年頭文青知道才怪),他很想讓黃河大合唱更棒,於是寫了一個管弦樂序曲,想把在巴黎、莫斯科學到的和見識到的東西再秀一下。

至於《保衛黃河》為何有「龍格里格龍」,這啥鬼?這是他最初就作的,這像是聲樂的花腔,他覺得燃點到了必須龍格里格龍,加入這個很有趣(他留下的日記提到有趣)。可見黃河大合唱絕非只滿腦子抗戰,他的藝術細胞不得不做成藝術性的豐沛和趣味性,各種男女獨唱、齊唱、輪唱,他火力全開。他知道這部大曲會在後世傳唱,這點相當感人,不光抗戰主軸凝聚人心,而且相當動聽,使各種樂器的音樂家也可「玩」得開心。我相信他生病的時光中他感到英年早逝雖有遺憾但也知道自己不枉此生。

第三首《黃河之天上來》是長詩朗誦配上琵琶,據說以前有時沒演出這首,光未然在1970年代曾把全詩重新註記琵琶配合的地方,此後這首必定一起演出。首演初期,冼星海將這首用三弦搭配,後來才演變成琵琶。

第五首《河邊對口曲》是二男對口,對唱,講兩個老鄉相遇聊天。曲風土味諧趣。

第八首《怒吼吧!黃河》,有人問,第七首作得如此高燃,第八首該怎麼來?李心草在記錄片花絮中有跟團員們講解。另外近年延安的魯藝合唱團的一個年輕指揮家(抱歉名字我忘了)曾講,歌詞唱到黃河、松花江、黑龍江、珠江、揚子江,又唱到「向著全世界勞動的人民發出戰鬥的警號」作結束的這句格外重要。「全世界勞動的人民」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核心價值觀,馬克思所謂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2024年壺口瀑布,黃河大合唱85周年,瀑布邊開唱。樂團、合唱團和瀑布比拚。


【另附之一】其他演出:黃河頌、黃河怨

黃河頌是男中音的試金石。黃河怨是女高音的里程碑。


黎信昌1975黃河頌。現場實況錄音,無影像。珍貴。男中音黎信昌(1936-2021)。


楊洪基1985黃河頌。嚴良堃指揮中央樂團(90年代改名中國交響樂團)。有名的男中音版本。


插播一個新鮮的。楊洪基2015年,74歲,現身電視歌唱比賽,秀了一首蘇打綠的小情歌。頗討喜。(2017上傳的,但我查證這季的節目是2015)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f4y1K7YZ/

傅海靜1993黃河頌。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音樂會。揮嚴良堃。我第一次聽到黃河大合唱的CD就是出自這場。我一直查不出這場的黃河頌是誰唱的,這事兒也就擱了下來,直到今年(2025)終於查證出是傅海靜。並且從B站發現演唱錄像。他此次特地從紐約返國演出。有的資料寫他叫付海靜。百度寫傅海靜。基本上付是傅的簡化字,但要看當事人身份證登記的選擇為準。


廖昌永2004黃河頌。他這年36歲。指揮和樂團可能都是廣州當地的,因據查這年的這場晚會在廣州舉行。B站另有2000廖昌永在倫敦演唱黃河頌的版本,和倫敦愛樂合作,那次唱得也相當好。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14y1z7Hq/

袁晨野2023黃河頌。指揮余隆。廣州交響樂團。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T411s768/
郭淑珍1975黃河怨一小段。據說這是官方因特殊時期幾年來沒唱黃河大合唱後的首次演出?但特殊時期中1970年《黃河鋼琴協奏曲》的問世很有價值,後面會特別介紹這部作品。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X4y1f7gs/
郭淑珍1982黃河怨一小段。(上傳資料沒說時間,熱心網友說是82年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W4y1W7d5/
郭淑珍1984黃河怨。現場實況錄音,無影像,但整首唱完。聽起來跟上個連結相似。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4411V7jR/
郭淑珍2015黃河怨。太珍貴了。 郭奶奶生於1927,這年88歲仍中氣十足。指揮嚴良堃爺爺這年92歲,這場是雙重珍貴。兩年後國寶嚴老辭世。這個視頻分兩段,第一段完了自動跳第二段。謝幕暖心,嚴郭兩個留俄的老同學彼此攙扶返場。郭奶奶的學生王秀芬也上台致意。最後李心草出來和嚴老做出交棒、接棒的敬禮動作,可愛。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5411C7ro/
王秀芬。大約2020。黃河怨。指揮李心草。時間是我估的。


殷秀梅。2013。黃河怨一小段。這是她在電視歌唱大賽擔任評委,參賽者唱完後她示範給全場聽,有點意思。殷秀梅是著名女高音。

2015年,郭淑珍拉著嚴良堃接受喝采。合起來180歲。兩人正同樂團排演。

【附二】延安之夜,寶塔山下五段: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4411N7Qj/

2019延安,戶外開唱。黃河頌。袁晨野、廖昌永一起獻唱。了不起的晚會。延安的變化,誰想到如此紅色輝煌。指揮俞峰,中央音樂學院長,率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前來。黃河大合唱誕生80周年。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J411e7Kj/

2019延安,戶外開唱。黃水謠。革命聖地的場面雄偉壯麗,遠方正是延安地標寶塔山。錄音效果很棒。中央音樂學院合唱團+蘭州音樂廳合唱團。黃河大合唱誕生80周年。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J411e7UD/

2019延安,戶外開唱。河邊對口曲。左邊這位是素人演唱,別具滋趣,他是光未然的女婿。右邊這位是「澳大利亞華人黃河合唱團」團員,返國響應。黃河大合唱誕生80周年。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4411V7Ew/

必聽呀!2019延安,戶外開唱。黃河怨。師徒倆,92歲的郭淑珍、65歲的王秀芬同台攜手獻唱。相當感人。台下的觀眾,有一般民眾、抗戰時期參與延安等地演唱的老同志們、當晚之前上台演唱的廖昌永,和其他音樂界知名老師,例如趙季平(作曲家),田華女士(曾演出白毛女的電影版)、貟恩鳳(陝北紅歌和民謠演唱家)等人。黃河大合唱誕生80周年。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J411e7Db/

2019延安,戶外開唱。保衛黃河。當年的老同志們上台和合唱團一起開唱。團員們的站位經過設計,和一般演出不同。舞台設計很棒,收音也很棒,大家站位的範圍如此廣闊且高低不同卻仍收音飽滿細緻。黃河大合唱誕生80周年。

2019延安《黃河大合唱》八十周年戶外開唱,電視直播,全景截圖。郭淑珍、王秀芬的歌聲正縈繞天地間。歌詞正唱到「雲啊你不要躲閃」。

【附三】黃河鋼琴協奏曲

1969年殷承宗、儲望華、劉莊、盛禮洪等中央樂團成員,將《黃河大合唱》改編創作成《黃河鋼琴協奏曲》。1970年首演,鋼琴殷承宗+指揮李德倫+中央樂團。這個彩色錄像至今地位極高,殷承宗的琴藝太高。

作品將大合唱的八個樂章第改編成四個樂章。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第二樂章《黃河頌》。第三樂章《黃河憤》,融合原曲之黃水謠黃河怨而成。第四樂章《保衛黃河》,從原曲的主旋律啟動,最後匯入《東方紅》和《國際歌》的旋律收筆,大氣磅礡,夠味兒。

殷承宗生於1941年,廈門鼓浪嶼人。曾留學蘇聯,1962在第二屆柴可夫斯基大賽得到第二名。為了做好改編工作,他親自前往黃河和延安,並且深入生活,深入鄉下。由於黃河鋼琴協奏曲是江青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推動的,江青倒台後他受波及,遭審查。1983年移居美國,90年代返國做音樂下鄉的工作。至今老先手一雙魔指活躍於國內外的演出。推薦連結如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x411K7EV/

殷承宗1970年首演,嘆為觀止。當年他曾改名殷誠忠。一流的演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e411n72y/

珍貴!2022年,93歲的指揮家鄭小瑛,和81歲的殷承宗在廈門演出。這是在殷承宗的故鄉,開演前鄭小瑛對台下講了一段很長的話,包括老年代的事兒,殷承宗如何采風,如何向群眾學習,如何創作。這位老奶奶聊天式的講演,講得那麼好。鄭小瑛祖籍也是福建,最後歡迎殷承宗落葉歸根,意即在故鄉廈門演出的情感和意義。我覺殷承宗是閩南之光。在兩首安可曲,彈完他1960年代作品《快樂的囉唆》之後,老先生起身講了一段話,談到毛主席鼓勵他們多寫點民族的東西。1964年他看了廈門歌舞團表演的四川彝族舞蹈,回家途中腦海中就創作了這首曲子。然後老先生坐下再彈奏一次《保衛黃河》結束這場表演。樂團是廈門歌劇院交響樂團。此外,網路上有殷承宗的專訪,建議可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vxLesEDZ/

選段。2024年。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這個連結太特別,是北京101中的交響樂團。鋼琴,陳美辰。小女孩出手!樂團都是小伙兒,小丫頭,厲害。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P411i7gK/

選段。2023年。第二樂章《黃河頌》。84歲的鋼琴家劉詩昆,在莫斯科第17屆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的開幕音樂會上演奏。1958年19歲的他曾參加首屆大賽得到第二名。劉詩昆和殷承宗屬同時期的五個青年鋼琴天才。百度說劉詩昆在文革時期曾下獄。1990年移居香港。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oRnYoEC9/

選段。2025年。第三樂章《黃河憤》。演奏家孔祥東,生於1968年。指揮張亮。上海愛樂樂團。孔祥東詮釋細膩,生動,感情豐富。孔、張合作的全曲四樂章可從B站找。此外,網路上有他講解黃河鋼琴節奏曲,邊講邊示範,僅一小段但精彩。另有他在疫情時期直播側錄上傳的一段,他為了鼓舞大家,在家彈奏黃河第一樂章,彈琴的背景是窗戶外的車輛穿梭經過,很有意思的生活味畫面。還有主持人可凡訪問他談他曾罹患憂鬱症的相關視頻,也值得看。最後再追加一句,孔祥東彈奏的拉赫瑪尼諾夫很有代表性。


選段。2022年。第四樂章《保衛黃河》。全場高能,一氣呵成,相當之炸裂。鋼琴張昊辰,1990出生,算較年輕的一代。從保衛黃河一波流接一波流,最後融入《東方紅》和《國際歌》的浪漫恢宏旋律作結束。指揮呂嘉。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張、呂合作的全曲四樂章可從B站找。


選段。2025年。孔祥東的保衛黃河一段也不能不聽。他和上海愛樂合作的處理方式略有不同。孔祥東在1992年曾憑藉拉赫瑪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於雪梨的賽事奪冠,既然如此,他的保衛黃河勢必充滿爆發力?不能錯過。

2022年鄭小瑛、殷承宗攜手演出。人生有起有落,湖南人和閩南人相見歡。《黃河》鋼協有份量的。他年輕和年老的的衣服款式沒變。


【附四】黃河大合唱

前面貼了2021李心草、1985嚴良堃的版本,這裡再介紹幾個,第一個是台灣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SZTGsHakHE
2015台灣一場「向大師致敬」黃河大合唱。沒有樂團,是由鋼琴伴奏和大合唱。指揮:陳雲紅。合唱團:台灣合唱音樂中心(四個合唱團組成本場演出)。朗誦:杜滿生。他是台灣老演員,參與過70年代和90年代兩次電視劇《包青天》。這場水平蠻高。這是油管連結。


2015「莫斯科版」。指揮張亮。上海愛樂樂團+香港、台灣、上海三地合唱團。這個版本很難得的,把冼星海在莫斯科作的序曲加入。再來,其他老八首的樂曲、器樂編排和冼星海+嚴良堃版有所不同。個人認為冼星海+張亮版略顯遜色。但還是值得聽聽看。演出地點上海。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a4y1H7g8/

2020黃河大合唱。李心草。國交。合唱團包括蘭州來的。這個版本音、畫不同步但網友們狂發彈幕依然捧場,不影響耳朵;我最初聽的CD不也沒畫面。前面節錄第七首《保衛黃河》是從這場抓的,那個音畫倒是同步。


【附五】黃河鋼協+大合唱,全上!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h411h7Gg/

2019黃河大合唱80周年。鋼琴家元杰。指揮李心草。前半場是開場《紅旗頌》,1965年呂其明作曲。然後是《黃河鋼琴協奏曲》。後半場是《黃河大合唱》。返場一,《萬泉河水清又清》悅耳極了。二,再次《保衛黃河》high翻全場太歡樂。中國交響樂團。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蘭州音樂廳合唱團。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tSoYREgC

2024年11月。黃河大合唱85周年。鋼琴王天陽。指揮鄭健。武漢琴台音樂節。前半場,開場紅旗頌+《黃河鋼琴協奏曲。後半場,黃河大合唱。返場,歌唱祖國。觀眾爆滿,熱烈互動,看了好開心。中國電影樂團。中國廣播合唱團。這個樂團1949年就成立了,做了很多影視配樂,也做傳統交響樂、歌劇演出,風格多樣化。畫質好清晰,音樂廳和樂團的全景、近景都有種氣派典雅。建議用電視或電腦等大屏幕看。

2024年武漢。場地真棒。鋼琴家王天陽答謝,首席小提琴站起向他致意。交響樂合唱中的木管、提琴。合唱團認真投入。指揮鄭健返場,回身帶動全場一起唱《歌唱祖國》。樓上的姑娘、小娃兒、阿姨打拍子齊唱。全場氣氛太好,大提琴家不禁燦笑,一邊拉弓演奏歌唱祖國。我期待2039年100周年。樂觀健在。

其他合唱團、樂團的版本暫略,B站很多,有些學校也做得挺好。黃河大合唱3/263/31紙面誕生4/13首演生日快樂。八十六歲快樂。萬康敬上。2025.3.26.



本篇文章的「安可曲」,保衛黃河。2021年延安「築夢百年,禮讚黃河」壺口瀑布紅色主題交響音樂會。西安交響樂團和合唱團。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館長首次大陸行的轉變

從麻將看兩岸,兼談習近平和解放軍的風格

關於七七事變88周年、抗戰勝利80周年的歷史觀念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