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大合唱》交響樂合唱曲:氣韻恢宏的民族音樂史詩,冼星海的傳奇一生。(附音樂連結)
![]() |
冼星海在延安指揮教唱 |
黃河大合唱的藝術性、人民性
在藝術上,留法的冼星海將這部組曲融合西方古典音樂、中國傳統音樂。他尤其重視黃河老鄉的民歌。此前他和光未然對黃河都是陌生的,一個是南方人,一個是中部地方人。光未然早前渡黃河去山西抗戰時,一方面心想如果戰死沙場了就回不來延安,另一方面從高山之巔,金濤澎湃,船夫吆喝的號子中,感到了大自然鄉土的莫名力量。無巧不巧,渡口恰恰選在地理奇觀,壺口瀑布底下。
冼星海到底是否見過黃河我不清楚,可能從廣州北上,前赴北大學習音樂途中在華北見過,除非是搭夜車窗外一片漆黑。後來南下就讀剛創校的國立音樂院(也就是後來的上海音樂學院),他再次有了親見黃河的機會,見到了沒,不知道。之後留法。返國在上海發展,上海因抗戰陷入一片烽火前後,從上海到武漢又轉往延安的路程倒是不需要渡黃河。
重點是,一,他就算看過黃河,那不是陝西、山西這一段黃土高原的黃河;這裡的黃河氣勢雄偉磅礡,有別魯豫兩省的黃河。而距離延安最近的黃河段是的壺口瀑布,相隔140公里之遠,所以至少大概率冼星海沒親眼見過黃土地的黃河。二,以他的才情和悟性,就算他沒看過一眼黃河,我想他依然作得出黃河大合唱。他並無不見黃河心不死的侷限,因為他是冼星海,因為他是中國人。
![]() |
右:冼星海(冼;音顯)。左:光未然(本名張光年;小冼星海八歲)。光未然的《黃河吟》組詩,由冼星海譜出《黃河大合唱》交響樂合唱曲。一共八個樂章,搭配七首歌曲和一首朗誦詩。 |
1939年中日雙方果然進入相持階段,日軍推進緩慢,疲態漸露。來延安後冼星海大量研究民歌,他在日記中談到民歌的價值和作用,「因為它是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此外他還雄心勃勃計劃寫一首《民族解放交響樂》。
冼星海在西北可說電力十足,一邊謙卑積累,一邊自信發功。說起他的人生地理圖景,他原本對西北經驗欠缺,對更南邊的新加坡倒是熟,小時候媽媽在這兒幫傭,他的小學老師發現了他的音樂天賦,從而開啟他的音樂生命之旅。是的,他是華僑的身份,13歲才又回廣州習藝。
![]() |
冼星海擔任首演指揮,練習時對第二樂章《黃河頌》的獨唱者田冲說:「你第一句不要唱得太高昂,要把黃河之水從高處引出來。」這句足見冼星海的才華品味有多獨到。上圖:在巴黎的學生證。中右:夫妻二人和女兒冼妮娜。下圖:《黃河大合唱》最後一個樂章《怒吼吧,黃河》手稿。《黃河大合唱》將中西音樂作了充分的結合,而不是流於表面的西洋風和中國味,他是大天才。 |
光未然活了89歲;1913-2002。冼星海何時過世,之後會談到。
![]() |
冼星海和錢韻玲在武漢的訂婚照。錢韻玲(1914-1994),浙江杭州人,生於湖北咸寧。下左:冼星海的媽媽黃蘇英。據說《頂硬上》的詞是媽媽跟他聊天說的。父親冼喜泰早逝,冼星海是遺腹子。下右:可能是擺拍哈。 |
![]() |
冼星海寫給母親的信。有留下手稿在此略過不上傳了。他的字跡後面會有。 |
![]() |
延安手稿,光未然的詞和曲子的搭配。第七樂章《保衛黃河》。 |
在精神内涵和目標上,黄河大合唱反映抗日的信念,打动人心。它是抗戰歌曲,民族交響詩歌,是小調歌謠,是磅礡大曲(忽想到大曲酒,即大麴酒)。当时本曲传唱很廣,延安也派人去重慶、昆明演出過。直到國民黨中央退來臺灣後才禁。本島綠營不關注抗戰史,藍營關注也有限,而且老藍至今愛講中共沒有抗日,直到現今仍歪曲史實。這部音樂篇章亦可說是中共八路軍、新四軍投入抗日的一個證明。八路軍在北方,新四軍在南方。
![]() |
在延安指揮合唱排練。和團員們合影留念,笑容洋溢辛苦和親切感。據說排練的就是黃河大合唱。如果這只是後世的想像也沒毛病。成立。 |
在背景上,冼星海早在嶺南大學(現在的中山大學)學習時,本校就有左的風氣,這所學校參與過「省港大罷工」串連粵省和香港反抗英國在華勢力。當年孫中山在廣州經略,國民黨以廖仲愷為首的左派也還有一定力量,孫中山自己也偏左,主導和共產黨持密切合作。而洗星海北上學藝時期,國共尚未北伐,北大是在北洋政府的地盤上,學校辦得怎樣和廣州的國民黨沒啥關聯,頂多說有的老師尊敬孫中山。嶺大學北大的前身都在清朝就有了,前者是美國教會辦的。或許嶺南大學曾直接或間接受孫中山的思想影響,畢竟出身底層的冼星海不是吃國民黨奶水長大的。就算蔡元培在上海辦國立音樂院,此時蔣介石的國民黨勢力確實到了上海,冼星海心如明鏡。
1928年底,蔣介石北伐成功號稱名義上統一中國,1929年夏天冼星海就在上海參加學潮遭退學,混了幾個月後啟程法國。促使他返國是因為法國恩師病逝,學習中斷了,且媽媽來信說身體差,他決定放下巴黎的一切,並告別法國女友。
![]() |
1935年返國這年,留影於巴黎盧森堡公園。在延安換了造型,簡直成了老紅軍戰士。左是漫畫家華君武。中是音樂家盛家倫。右下:在窯洞中執筆作曲中。穿著厚重的外套,叼著陝北老鄉的煙桿。據說這張就是在寫黃河大合唱沒錯,就算是後世的想像也可以。 |
1939年五月,在黃河大合唱首演的一個月後冼星海申請入黨,在寫給黨支部的自傳中,他提到入黨最重要的原因,「我們中國需要有一個無產階級政黨」。而後得到批准,成為共產黨員。沒有傑出表現在當年入黨是很難的。能入黨是光榮更是責任。
![]() |
冼星海入黨的自傳手稿部分。開頭「魯藝」指「魯迅藝術學院」,是抗戰時期在延安成立的學校。冼星海來延安後當音樂系主任。 |
冼星海在1939年春天完成黃河大合唱這部史詩樂章,不幸六年後因病過世,得年四十。只因他1940年五月前往莫斯科做抗戰紀錄片的後製(此時女兒剛出生八個月)。不巧隔年趕上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紀錄片被戰火損毀,然而他在莫斯科找了時間把黃河大合唱寫成嚴謹的交響樂五線譜,做足了專業性的講究。
莫斯科方面隨後將他的交響樂譜等遺物送回中國,交到周恩來手上。女兒冼妮娜從小以父親為榮,每次受訪,談起父親總充滿思慕和敬愛,像是兩人一直相處著。前幾年她才終於把父親遺物中的一支指揮棒送給延安的典藏館。
![]() |
莫斯科手稿封面,冼星海自己設計的。 |
![]() |
延安手稿封面。冼星海的字。 |
![]() |
2020年,廣州市番禺區的番禺博物館外,「友誼之路」竣工。它的全名叫「冼星海和拜卡達莫夫友誼之路」。中哈兩國音樂家的雕像並立。攝影記者拍得很好,有家常味。 |
關於台灣禁唱
由於本島長期封鎖黃河大合唱,1990年代中期我才首次聽到。十分震動。當時是聽香港雨果出品的《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會的現場錄音CD,除了有呂思清演奏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1959年由兩位作曲家陳鋼、何占元合作的璀璨作品)、台灣兒童合唱團唱的《大海啊,故鄉》(這首是新中國的曲子,若我沒記錯是台灣某小學的合唱團擔綱或參與的演唱;但查證的資料沒列出,只列出香港和新加坡的少年合唱團,所以可能我記錯?有可能也唱了台灣兒歌使我記憶混淆)等,——最後是黃河大合唱,太酥麻了。
這場北京舉辦的音樂盛會把兩岸多地20世紀的傑出音樂作品做了演繹,主持人是台灣的鋼琴家吳冠英女士和大陸的孫道臨。後來也曾去廣州等地舉辦。CD中有台灣音樂家許常惠老師受邀上台致詞,彌足親切。這一套兩片的CD在我97年從高雄縣大社鄉萬金松地區搬回台北後卻遺失了,怎麼找都找不到,後來動身南下原租屋處去找仍找無。進入網路年代,從網路查到北京也有出品這個CD,但雨果網頁搜不到。當時住南部常聽黃河大合唱,打麻將前聽了必勝。
90年代我姐姐得到一張台灣陸軍官校合唱團出品的CD,他們唱了黃河大合唱其中三首。
![]() |
1995年台灣的陸軍官校合唱團,在抗戰五十周年發行的CD。這張CD不對外發售。我翻拍背面的曲目,可以看到很多抗戰歌曲,指導老師還唱了《黃河大合唱》裡面三首。台灣居然有這種東西,意外嗎?其實1990年代中期本島的中國認同危機就挺嚴重。 |
![]() |
嚴良堃(1923-2017)。生於湖北武昌。冼星海在魯藝時期的學生。 |
其實新中國是1949年才建立,歌詞的新中國不是指中共成立的政權吧,比較像新精神的意涵。太行山上打游擊一句,這也沒啥,八路軍在此抗戰是事實,後來還延伸到魯西。冼星海還沒去延安、還在武漢時期就作了《在太行山上》一曲給國人唱,此時周恩來派駐國民政府在武漢做抗日宣傳,隸屬國民黨陣營的建制(八路軍和新四軍此時編在國軍序列,屬國共合作抗日階段),可見國民黨自己以前准唱關於太行山的歌詞,連歌名都有太行山。何況有這句這又不可能表示國民黨部隊沒抗戰。
在我看「全世界勞動的人民」這句固然是共產主義、國際主義、共產國際的基本精神立場,但以孫中山的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精神來看也是大差不差,何況孫中山曾聯俄聯共(國民黨叫聯俄容共,國共一起北伐是國共第一次合作,在北伐中途蔣介石在國民黨內奪權成功並發動「四一二」,國民黨叫「清黨」,國共翻臉。後來抗戰是第二次國共合作,但到了1941年初「皖南事變」再次翻臉才各抗各的。此外國父還講過一句「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哩)。個人認為原句是怎樣就怎樣,不然就別唱,國民黨謹小慎微的毛病弄到今天連和平統一和中國人都不敢講。如今不是改的問題,是全沒了,厲害我島。
嚴老的說法,記者是這樣寫:
「严良堃也还记得,《黄河大合唱》演出前,关于公演“好”与“不好”的讨论当时在报端吵了一个月,一份当时台湾的剪报资料他至今保存。后来,《黄河颂》、《黄水谣》两个乐章先解禁了。演出的批准书,在一九八九年七月首场演出的前一天送达。严良堃对记者说,他了解到那几场音乐会,两个乐章的演出让许多老兵、台湾观众震撼、感动、流泪,在四十多年后重新听到这么好的曲子。至于《黄河大合唱》在台湾全曲解禁,还是后来的事,“太行山”等少许字眼也进行了改动。到一九九0年,一个台湾合唱团首次到北京、上海演唱《黄河大合唱》。严良堃说,在当时中央乐团进行演出前排练时,他听到来自对岸的一百多位音乐人在那里唱“黄水奔流向东方”,热流满胸、感动极了。」(2007年大陸網站資料)此處指杜黑在1990年率合唱團應邀去北京、上海演出本曲。2009年他也曾去大陸指揮過萬人演唱本曲。
附帶一提,如今作為指揮黃河大合唱不二人選的嚴老已過世,他過世前指揮棒重任交給了李心草;不是說只有李有資格指揮這首的意思,而是他們都屬中國交響樂團;簡稱國交。嚴良堃在延安魯藝曾是冼星海的學生,這亦有傳承的意味和意境。冼星海在莫斯科寫的樂譜版本,就是嚴良堃、李煥之等人動腦和用心揣摩後所呈現給當代和後世的。
![]() |
新一代指揮家作風不同,李心草很活潑。1971年生,雲南保山人。上圖是他指揮黃水謠,大家唱出前兩句的抒情婉轉:「黃水彎彎向東方,河流萬里長」。2019年黃河大合唱全曲演出完畢,他二度返場時,走到一半就揮出手勢,催落去!瞬間鼓聲啟動,全員再唱一次保衛黃河。下兩張圖是大家再唱一次時心情不同,雄壯中帶著歡樂,台下觀眾一起打拍子享受著。 |
在台灣軍方的活動上,2010年有個台灣舉辦抗戰勝利65周年的視頻,油管標題叫「台湾军方首度将"黄河大合唱"搬上舞台」,在國防部示範樂隊配合下,軍校生合唱團唱了黃河船夫曲、保衛黃河外加黃河頌獨唱。其他是否有唱不知道,只看到這三首的剪輯。
曲目節錄(以下如用電腦觀看,點擊連結可自動跳出分頁聆賞)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X4y147wo/
節錄之第二首《黃河頌》(共八首)。2015年。男中音廖昌永。指揮夏小湯。中國愛樂樂團。廖昌永曾在一年內奪得三項國際比賽第一名。2019年他擔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之後又曾上娛樂節目【中國好聲音】擔任導師。他1968年生,四川農村長大,家中條件有限,高中在一個羌族自治縣學習。通過天賦、努力,和老師的鼓勵,他在成都考區脫穎而出,考上上海音樂學院。他的人生之路是社會主義的功勞。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V4y1p7Ck/
節錄之第四首《黃水謠》。2022。指揮是93歲的鄭小瑛奶奶(生於1929年,祖籍福建永定,客家人;也有資料說是福建永安,這兩個地名在福建都有,大概率是永定。台灣也有一批先民從永定來台,人稱永定客,代表人物我懶得提了)。值得一提的是,鄭小瑛受訪時仍記得,黃河大合唱延安首演隔年,11歲的她人在大後方(指國民黨統治區的重慶),學校老師組織她和同學唱黃河怨,河邊對口,保衛黃河。可見國民黨以前准唱黃河大合唱,即使鄭小瑛的老師確實是從延安來重慶的,有紅色思想,但重點是國民黨准唱,後來把共產黨當敵人了才禁唱。連結中這場是在杭州某音樂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t411P7LF/
節錄之第六首《黃河怨》。1985。女高音王秀芬。指揮嚴良堃。標題說比郭淑珍好僅供參考。郭是王的老師,50年代留學莫斯科的女高音,實力也強,B站上有。2019年92歲的郭和65歲的王同台獻唱,放在後面【附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64y1e7og/
節錄之第七首《保衛黃河》。2020年。指揮李心草。很燃!合唱團是甘肅和北京一起擔綱。
全部樂章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f4y1E7Dk/
2021年。黃河大合唱。李心草指揮。後面另有兩個視頻,一個是返場,安可曲,李心草知道觀眾太喜歡保衛黃河,於是再唱一次這首,風格不同,觀眾一起打拍子,又酷颯又歡樂。另一個是黃河大合唱紀錄短片,也值得看,有各年代演出片段,光未然談冼星海,冼妮娜談父親。連正曲八首共三個視頻,播完後會自動跳到下一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b411T7xU/
背景資料(視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J411j7pw/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b411p7mP/
黃河大合唱的電視專輯節目。光未然的兒子、延安當年參與演唱的老同志(一男一女)等人當嘉賓。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x411879N/
1955年黃河大合唱演出紀錄片。珍貴!當時的朗誦不以感性的方式呈現。(紀念人民音樂家冼星海逝世十周年紀錄片)
![]() |
保衛黃河的這兩句歌詞我特喜歡,民歌味兒濃郁,歌詞優美帶勁兒。下圖是本曲八十周年的延安晚會,在戶外演出,台下的陝北老鄉們正聆聽黃河怨,這老哥悲從中來。他肩上的彩帶表示他得到類似好人好事的楷模。本島過去也重視這種表揚,但大陸更重視,相當人民英雄的榮譽。 |
單曲講解
我前面節錄的,沒發第一首、第三首、第五首、第八首,不表示它們不好聽。只是圖省事,省版面。
第一首《黃河船夫曲》,是個引子的作用。洗星海在莫斯科另外寫過一個序曲,但不是這個。序曲是(純)管弦樂曲。為何後世公演幾乎不加入序曲,原因很多,我問過深度求索,總之不是故意不演,這有學術考量,涉及究竟是否定稿,或是大家習慣了八首的版本。冼星海就像打出全壘打、投出三分球絕殺、補時射門絕殺的球員,他知道自己這部大曲的藝術成就有世界級的份量,但全世界知道的人有限(當然中國太大,當年全中國百姓裡也不少人可能沒機會聽到,這是廢話,閩南歌謠四季紅改成交響樂曲也很多台灣人不知道,我看這年頭文青知道才怪),他很想讓黃河大合唱更棒,於是寫了一個管弦樂序曲,想把在巴黎、莫斯科學到的和見識到的東西再秀一下。
至於《保衛黃河》為何有「龍格里格龍」,這啥鬼?這是他最初就作的,這像是聲樂的花腔,他覺得燃點到了必須龍格里格龍,加入這個很有趣(他留下的日記提到有趣)。可見黃河大合唱絕非只滿腦子抗戰,他的藝術細胞不得不做成藝術性的豐沛和趣味性,各種男女獨唱、齊唱、輪唱,他火力全開。他知道這部大曲會在後世傳唱,這點相當感人,不光抗戰主軸凝聚人心,而且相當動聽,使各種樂器的音樂家也可「玩」得開心。我相信他生病的時光中他感到英年早逝雖有遺憾但也知道自己不枉此生。
第三首《黃河之天上來》是長詩朗誦配上琵琶,據說以前有時沒演出這首,光未然在1970年代曾把全詩重新註記琵琶配合的地方,此後這首必定一起演出。首演初期,冼星海將這首用三弦搭配,後來才演變成琵琶。
第五首《河邊對口曲》是二男對口,對唱,講兩個老鄉相遇聊天。曲風土味諧趣。
第八首《怒吼吧!黃河》,有人問,第七首作得如此高燃,第八首該怎麼來?李心草在記錄片花絮中有跟團員們講解。另外近年延安的魯藝合唱團的一個年輕指揮家(抱歉名字我忘了)曾講,歌詞唱到黃河、松花江、黑龍江、珠江、揚子江,又唱到「向著全世界勞動的人民發出戰鬥的警號」作結束的這句格外重要。「全世界勞動的人民」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核心價值觀,馬克思所謂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 |
2024年壺口瀑布,黃河大合唱85周年,瀑布邊開唱。樂團、合唱團和瀑布比拚。 |
【另附之一】其他演出:黃河頌、黃河怨
黃河頌是男中音的試金石。黃河怨是女高音的里程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f4y1K7YZ/
傅海靜1993黃河頌。「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音樂會。揮嚴良堃。我第一次聽到黃河大合唱的CD就是出自這場。我一直查不出這場的黃河頌是誰唱的,這事兒也就擱了下來,直到今年(2025)終於查證出是傅海靜。並且從B站發現演唱錄像。他此次特地從紐約返國演出。有的資料寫他叫付海靜。百度寫傅海靜。基本上付是傅的簡化字,但要看當事人身份證登記的選擇為準。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14y1z7Hq/
袁晨野2023黃河頌。指揮余隆。廣州交響樂團。
郭淑珍1975黃河怨一小段。據說這是官方因特殊時期幾年來沒唱黃河大合唱後的首次演出?但特殊時期中1970年《黃河鋼琴協奏曲》的問世很有價值,後面會特別介紹這部作品。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4411V7jR/
郭淑珍2015黃河怨。太珍貴了。 郭奶奶生於1927,這年88歲仍中氣十足。指揮嚴良堃爺爺這年92歲,這場是雙重珍貴。兩年後國寶嚴老辭世。這個視頻分兩段,第一段完了自動跳第二段。謝幕暖心,嚴郭兩個留俄的老同學彼此攙扶返場。郭奶奶的學生王秀芬也上台致意。最後李心草出來和嚴老做出交棒、接棒的敬禮動作,可愛。
殷秀梅。2013。黃河怨一小段。這是她在電視歌唱大賽擔任評委,參賽者唱完後她示範給全場聽,有點意思。殷秀梅是著名女高音。
![]() |
2015年,郭淑珍拉著嚴良堃接受喝采。合起來180歲。兩人正同樂團排演。 |
【附二】延安之夜,寶塔山下五段: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4411N7Qj/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J411e7Kj/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J411e7UD/
2019延安,戶外開唱。河邊對口曲。左邊這位是素人演唱,別具滋趣,他是光未然的女婿。右邊這位是「澳大利亞華人黃河合唱團」團員,返國響應。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4411V7Ew/
必聽呀!2019延安,戶外開唱。黃河怨。師徒倆,92歲的郭淑珍、65歲的王秀芬同台攜手獻唱。相當感人。台下的觀眾,有一般民眾、抗戰時期參與延安等地演唱的老同志們、當晚之前上台演唱的廖昌永,和其他音樂界知名老師,例如趙季平(作曲家),田華女士(曾演出白毛女的電影版)、貟恩鳳(陝北紅歌和民謠演唱家)等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J411e7Db/
2019延安,戶外開唱。保衛黃河。當年的老同志們上台和合唱團一起開唱。團員們的站位經過設計,和一般演出不同。舞台設計很棒,收音也很棒,大家站位的範圍如此廣闊且高低不同卻仍收音飽滿細緻。
![]() |
2019延安《黃河大合唱》八十周年戶外開唱,電視直播,全景截圖。郭淑珍、王秀芬的歌聲正縈繞天地間。歌詞正唱到「雲啊你不要躲閃」。 |
【附三】黃河鋼琴協奏曲
1969年殷承宗、儲望華、劉莊、盛禮洪等中央樂團成員,將《黃河大合唱》改編創作成《黃河鋼琴協奏曲》。1970年首演,鋼琴殷承宗+指揮李德倫+中央樂團。這個彩色錄像至今地位極高,殷承宗的琴藝太高。
作品將大合唱的八個樂章第改編成四個樂章。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第二樂章《黃河頌》。第三樂章《黃河憤》,融合原曲之《黃水謠》和《黃河怨》而成。第四樂章《保衛黃河》,從原曲的主旋律啟動,最後匯入《東方紅》和《國際歌》的旋律收筆,大氣磅礡,夠味兒。
殷承宗生於1941年,廈門鼓浪嶼人。曾留學蘇聯,1962在第二屆柴可夫斯基大賽得到第二名。為了做好改編工作,他親自前往黃河和延安,並且深入生活,深入鄉下。由於黃河鋼琴協奏曲是江青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推動的,江青倒台後他受波及,遭審查。1983年移居美國,90年代返國做音樂下鄉的工作。至今老先手一雙魔指活躍於國內外的演出。推薦連結如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x411K7EV/
殷承宗1970年首演,嘆為觀止。當年他曾改名殷誠忠。一流的演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e411n72y/
珍貴!2022年,93歲的指揮家鄭小瑛,和81歲的殷承宗在廈門演出。這是在殷承宗的故鄉,開演前鄭小瑛對台下講了一段很長的話,包括老年代的事兒,殷承宗如何采風,如何向群眾學習,如何創作。這位老奶奶聊天式的講演,講得那麼好。鄭小瑛祖籍也是福建,最後歡迎殷承宗落葉歸根,意即在故鄉廈門演出的情感和意義。我覺殷承宗是閩南之光。在兩首安可曲,彈完他1960年代作品《快樂的囉唆》之後,老先生起身講了一段話,談到毛主席鼓勵他們多寫點民族的東西。1964年他看了廈門歌舞團表演的四川彝族舞蹈,回家途中腦海中就創作了這首曲子。然後老先生坐下再彈奏一次《保衛黃河》結束這場表演。樂團是廈門歌劇院交響樂團。此外,網路上有殷承宗的專訪,建議可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vxLesEDZ/
選段。2024年。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這個連結太特別,是北京101中的交響樂團。鋼琴,陳美辰。小女孩出手!樂團都是小伙兒,小丫頭,厲害。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P411i7gK/
選段。2023年。第二樂章《黃河頌》。84歲的鋼琴家劉詩昆,在莫斯科第17屆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的開幕音樂會上演奏。1958年19歲的他曾參加首屆大賽得到第二名。劉詩昆和殷承宗屬同時期的五個青年鋼琴天才。百度說劉詩昆在文革時期曾下獄。1990年移居香港。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oRnYoEC9/
選段。2025年。第三樂章《黃河憤》。演奏家孔祥東,生於1968年。指揮張亮。上海愛樂樂團。孔祥東詮釋細膩,生動,感情豐富。孔、張合作的全曲四樂章可從B站找。此外,網路上有他講解黃河鋼琴節奏曲,邊講邊示範,僅一小段但精彩。另有他在疫情時期直播側錄上傳的一段,他為了鼓舞大家,在家彈奏黃河第一樂章,彈琴的背景是窗戶外的車輛穿梭經過,很有意思的生活味畫面。還有主持人可凡訪問他談他曾罹患憂鬱症的相關視頻,也值得看。最後再追加一句,孔祥東彈奏的拉赫瑪尼諾夫很有代表性。
【附四】黃河大合唱
前面貼了2021李心草、1985嚴良堃的版本,這裡再介紹幾個,第一個是台灣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SZTGsHakHE
2015台灣一場「向大師致敬」黃河大合唱。沒有樂團,是由鋼琴伴奏和大合唱。指揮:陳雲紅。合唱團:台灣合唱音樂中心(四個合唱團組成本場演出)。朗誦:杜滿生。他是台灣老演員,參與過70年代和90年代兩次電視劇《包青天》。這場水平蠻高。這是油管連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a4y1H7g8/
2020黃河大合唱。李心草。國交。合唱團包括蘭州來的。這個版本音、畫不同步但網友們狂發彈幕依然捧場,不影響耳朵;我最初聽的CD不也沒畫面。前面節錄第七首《保衛黃河》是從這場抓的,那個音畫倒是同步。
【附五】黃河鋼協+大合唱,全上!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h411h7Gg/
2019黃河大合唱80周年。鋼琴家元杰。指揮李心草。前半場是開場《紅旗頌》,1965年呂其明作曲。然後是《黃河鋼琴協奏曲》。後半場是《黃河大合唱》。返場一,《萬泉河水清又清》悅耳極了。二,再次《保衛黃河》high翻全場太歡樂。中國交響樂團。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蘭州音樂廳合唱團。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tSoYREgC
2024年11月。黃河大合唱85周年。鋼琴王天陽。指揮鄭健。武漢琴台音樂節。前半場,開場《紅旗頌》+《黃河鋼琴協奏曲》。後半場,《黃河大合唱》。返場,《歌唱祖國》。觀眾爆滿,熱烈互動,看了好開心。中國電影樂團。中國廣播合唱團。這個樂團1949年就成立了,做了很多影視配樂,也做傳統交響樂、歌劇演出,風格多樣化。畫質好清晰,音樂廳和樂團的全景、近景都有種氣派典雅。建議用電視或電腦等大屏幕看。
![]() |
2024年武漢。場地真棒。鋼琴家王天陽答謝,首席小提琴站起向他致意。交響樂合唱中的木管、提琴。合唱團認真投入。指揮鄭健返場,回身帶動全場一起唱《歌唱祖國》。樓上的姑娘、小娃兒、阿姨打拍子齊唱。全場氣氛太好,大提琴家不禁燦笑,一邊拉弓演奏歌唱祖國。我期待2039年100周年。樂觀健在。 |
其他合唱團、樂團的版本暫略,B站很多,有些學校也做得挺好。黃河大合唱3/26~3/31紙面誕生、4/13首演生日快樂。八十六歲快樂。萬康敬上。2025.3.26.
![]() |
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