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精選十段。他們尋人,我們尋歷史。
整理最近油管看的視頻,取自「等著我」節目。B站反而不完整,可能央視一台(一套)有其國內版權,只對海外放送。這個節目有庶民味,但主持人不灑雞血,內容是各種尋人,包括失散(被拐賣)的親人或恩人,失聯的老戰友等。這節目做得比一般感恩節目好,我認為它還可以是新中國歷史的縮影。有鑑於台灣藍綠對新中國的歷史太過陌生,偏見太扯,在此推薦十段給板友們作個輕鬆的領略參考,可轉給朋友看。以下我將這十段的正確首播時間,及其他相關資料查證彙整後逐一介紹。在【】符號裡是夾敘夾議我的解說、看法。
一,張導找童年小恩人(節目時間2017年)
《等著我》這集神了。著名導演張華勳╱勛(1936- ),他是中國大陸武俠片的開山祖,代表作是80年《神祕的大佛》、84年《武林志》。81歲的張導想尋找童年時期的「小姐」。張導生於四川彭縣(彭州),童年家貧喪父,張母借錢安葬,後債主上門逼債,張母無力償還,原跑去投河【共產黨訴求的階級翻身、人民作主有相當程度的正當性,只因土豪劣紳,橫徵暴斂,流氓放貸,暴力脅迫種種欺負百姓太厲害。以前國民黨地方上的保安司令是跟各省軍閥結合亂封的,魚肉鄉民,無法無天。國民黨來台後也延續結合地方派系和財主,只是後來由綠營接手吃下。黑道還有黑道的道義或俠情,白道比黑道更黑。國民黨從大陸到台灣都有這種利益結合,一起和稀泥的老毛病,對親日的買辦也是勾結在一起,反倒反日的台灣人受大肆清洗,只因他們大多是左傾的。國民黨沒有中心思想,一切以利為出發。】,然而轉折在於,一個成都的趙姓大戶人家路過收留了張母,直接帶往成都當傭人。【你可以說趙府為人還不錯,但他們沒考量到讓張母和張導等家人聯繫,眼裡難道只有張母的勞動力?這其中的是是非非難以定義。】
張導和鄰居都誤認張母已死。七個月後舅舅著急跑來講你媽人在成都,但街名講不清楚,只說在一條名字帶銅的街道當幫傭。張導沿路乞討來到成都,千辛萬苦終於找到母親,母子相擁哭泣。無奈趙家女主人不願收留張導,此時趙家小姐進門,張母忙叫張導一起下跪給小姐磕頭求小姐收留。小姐大他兩歲,都是小孩。小姐是獨生女,挺受家裡寵愛,小姐遂叫爸媽收了當小佣人。此後他除了打雜幹活,小姐和他一起生活,玩耍,譬玩躲貓貓啥的,並教他識字和算術,還帶他看過人猿泰山電影。【少數大戶人家算是善人,2001年左右《大宅門》電視劇有生動描繪。階級翻身,工農兵作主,意思不是說富人都不善,而是在結構上的不平等必須打破。】一年年過去,彭縣比成都先解放,張導母子回到彭縣,和趙家失聯。
張導因在在趙家打下學習基礎,是個有文化的孩子,上了初中學習順利,之後當兵去。張母曾叮囑張導回成都時要找趙家報恩,張導覺得自己是軍人不方便,敏感對方是地主。【不仁的、很右的、漢奸的、反動的地主被抄家,受公審或清算,好一點的地主其家產也必須做一定程度的充公。幹部們根據人民的意見做出衡量,有的幫忙講話,給予改造教育,有的則在人民群眾控訴下吃了很大的苦頭,罪大惡極者遭判決死刑。】張母斥責張導不該有這種心態,張乃前往尋找但沒找著。再來考入電影學院。
考電影學院時,院長出題,桌上放一隻碗,要考生自由發揮但不准有任何台詞。張導忽想起自己曾服侍趙府夫人,一次奉茶不慎打翻灑至夫人身上挨駡。靈機一動,當場表演把茶端給院長時忽然鬆手摔碎,院長嚇一跳之際,張導登時下跪號啕大哭,院長等評委覺他很會表演,因而錄取。人生之路從此一路展開直到當上導演,「張導」這才誕生。
張母生前交代數次要找趙家,張導沒找到,內心掛記,尤其小姐有恩。2017年,81歲的張導終於透過央視節目找到趙家小姐,兩人相見瞬間,張導登時下跪淚喊「小姐」。張導期待小姐現身時抖動嘴唇,可印證馬景濤演戲時的神情在現實人間確實是有可能的(啥啦)。
小姐看過《神祕的大佛》,但不知道導演就是自己以前家裡的小佣人、小玩伴,只因她都喊他「張娃」,用四川叫法,而張媽媽則喊張導「么兒」,她哪知道張導叫啥名。趙奶奶氣質挺好,人很親切,說張媽媽以前對我最好了。她表示在後台聽張導談的過去種種自己都記得。節目中的大螢幕有一張趙奶奶提供的兒時照片,穿搭上顯出物質條件不錯。張導表示第一次看到你就是穿這樣。當天她正巧去照相館照相回家。
![]() |
上:張導略談自己的電影之路,背景是青年時期照片。中、下:見到當年善良可愛的「小姐」,登時下跪,這個動作封建但也感人。小姐要欠身扶起,一時變成對跪相泣。小姐本尊容貌請看視頻。賣個關子。 |
二,維族父女尋找爺爺的恩人女醫師(2018)
60年代初期「學雷鋒」的高潮,大家非常熱心幫助別人。一個女學生一身英姿颯爽的軍大衣,在哈密的火車上,看見一個維族大叔躺在兩截車廂中間,只因他四肢腫起很多肉瘤,沒法坐下,只能這樣克難躺著。當天這位病人是由村裡幹部籌措經費,由家人從鄉下花了老長時間護送到哈密就醫,哈密方面表示這裡治不來,他們聽了感到落寞。此時這火車上的女孩蹲下摸這個病人,講說這病是有救的,一定要去烏魯木齊就醫,原來她是醫學院學生。她和大叔、大叔家人聊了40分鐘,之後和其他民眾一起把爺爺抬下車而告別。早前,女孩把親戚在烏魯木齊家的地址和這維族人的住址做了交換,此後一路從西安追蹤他的病況。女孩在西安讀醫學院,不下一次去信問他們準備來烏魯木齊了嗎?我問了你們還沒到,並附上一些費用。
後來終於來了,治好了。雙方曾長期保持通信。五十三年後,維族父女上了節目,他倆是已故老爺爺的兒孫,在節目中她展示爺爺的幾張老照片。當時病況是,又過幾年復發,醫學院女孩再次幫忙,這回烏魯木齊醫院說必須去西安,於是那位女學生幫她打點,迎接他來,西安正好可相見。西安請爺爺轉往上海華山醫院,終於治好。之後女醫師畢業分發調到遼寧省錦西的軍醫院。【共產黨以前這種分發政策我很推崇,連戲劇系本科畢業都全國分發。以前一切都是國有的,公有制,為全國全民發展做調動分派】。父女嘉賓表示爺爺生前講過希望要找到這位女醫生。
在前後通信十五封而到斷了聯繫,一晃已過半世紀,節目中退休多年的女醫師滿頭華髮、神清氣淨的現身,老公一起來了。老先生說當年在醫學院廣播節目中,聽到這位女同學的助人事蹟,從而他對她產生崇敬,乃至追求她而結婚領證。節目中三言兩語笑談這段,他是用「感動」來說,「崇敬」是我加上的,不算誇大。女醫師帶來厚厚一本相簿,提供維族大叔曾寄給她的幾張照片,和大叔的孫女相互對照。孫女帶來維族傳統禮物。女醫師也帶來自己畫的水墨相贈。談起當年,她表示自己當年醫學本事還不夠,但認為必須給這位病患支持,撫摸查看後叫他一定到烏魯木齊來。
【女醫師不是維族人,看起來像漢族,但很難說,中國有56民族。漢族是大多數,但我接觸大陸同胞,才知道對方可能是回族、滿族或人數更少的民族,只是直覺誤認是漢族。這有時和地區有關,某一省一地的某些民族人口較多。不同民族的友好精神,這是黨所重視的。】
![]() |
維族父女尋找恩人,一個在讀醫學院的女孩。50多年後她是個慈祥的老奶奶,仍熱情洋溢。本尊容貌請看視頻。賣個關子。 |
三,唐山大地震多年後找老同學(2021)
這段兩位女士超會講故事。70年代初期她們曾在唐山是中學同學。被尋找者在班上很出風頭,堪稱班花,人緣很好。兩人提供的老照片都好精采。唐山大地震前,被尋找者隨父親回了雲南(之前爸爸是去唐山做鐵路工程的)。尋找者則在唐山鄉下工廠實習。忽然唐山大地震爆發,被尋找者十分掛心,寄給尋找者30塊(當年一個月工資)。尋找者本來就蠻崇拜被尋找者,收到30元後受了感召,用心幫助身邊的人。但錢寄到了,附上的信沒寄到,兩人沒再聯繫。聽同學講她在滇西大理一帶。
製作單位幫忙尋訪,發現是在滇東南的「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才對。她當上播音員,後來又去昆明任職。她講了一段以前在學校宿舍的集體生活,老師、同學之間有吃的都分著吃,她自己不會打辮子,一個女同學全包了,天天樂於幫她打辮子。
【共產主義這個字眼本身就有集體主義的涵義和落實,但西方、台灣、大陸公知長年把「集體」污名化,好比愛講自己很會獨立思考,語境中暗示中共體制下的人不懂思考、被集體綁架、沒自由。事實上,集體的優勝劣敗該怎麼看?有缺點沒錯,但絕非西方集團講得那樣片面且惡意,而且西方集團搞的集體洗腦或滲透花樣手段遠比中共有過之而無不及。台灣反綠者戲稱綠營叫綠共根本污辱中共也不懂史實。藍綠講中共永遠不值得信任、中共居心叵測、中共無所不用其極,這一套說法從過去至今仍然壟罩台灣,把台灣搞成低智、反智。把前面三句的中共改成美國才叫恰如其分。】
![]() |
左是當年班花,很有丰采涵養。右是尋找她的老同學,傻氣可愛。 |
四, 朝鮮戰場「九條好漢在一班」的衛生班(2022)
「九條好漢在一班」是台灣這邊的軍歌,原標題不是這個。這位河南的老先生年過九旬,講國共內戰時期打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大西南、朝鮮戰爭,他是個衛生兵,也就是醫護員,照樣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從他入伍後就受老兵關照,幫忙,部隊過河時讓他抓著馬尾巴一起過。
【老兵不許欺負新兵,老兵必須幫助新兵,這是解放軍的政策和共產黨的作風,從井岡山紅軍時期就有這個紀律,他們不像國民黨部隊非常強調階級,就說我輩在台當兵吧,「學長制」很重,菜鳥受欺負叫正常,虐兵的事件不多才怪,90年代國防部長的名言「哪個地方不死人」喧騰一時。此外戰場上全力搶救傷員,不能丟下不管,這也是解放軍長期執行的。國民黨長期宣傳中共殘忍,不愛惜子弟,好比啥只會用人海戰術,這絕對是胡說八道,但許多藍營70歲左右自己沒打過仗的人仍信這一套,除了愛講國軍、美軍輸給共軍的人海戰術,意思是輸給殘忍奸詐,還愛鬼扯中共沒抗戰、中共派投降的國軍當朝鮮戰爭祭品,國民黨廢到不行。此外在軍民之間,解放軍戰士對百姓「不拿一針一線」也是嚴格的,強調「軍民魚水情」要幫人民群眾,相互幫忙。這不光像台灣政客只停留在搏感情層面。】。
老先生講起朝鮮戰爭慘烈悲壯的一段,這是彭德懷發起的第五次戰役。【這場很失敗。前三次很成功,從鴨綠江畔一路打到收復漢城,俘虜各國聯軍無數,第四次開始退,但士氣還是高,第五次戰役想爭取主動權,但給美軍打回來,受困被俘者很多。中共並未掩蓋這段狼狽,其中180師(番號)的覆滅在十多年前有專輯視頻,採訪這群吃悶虧的老兵,用意是他們也該受致敬,講了許多感人的悲壯或神奇靈性的故事。有個老兵在視頻中講一匹馬看到他時自動趴下讓他騎,才騎出山區脫離美軍包圍。有的則談自己在俘虜營裡仍在抗爭。第五次戰役後敵我雙方僵持在38度線你來我往爛戰,不分勝負,同時展開談判又一邊打,直到上甘嶺戰役是個高潮,志願軍擋住美軍瘋狂的攻勢,使朝鮮戰爭才能進入尾聲階段。收官之戰是志願軍發動的金城戰役等,因為打贏了,話語權較夠,七月左右雙方正式停火。當時幾度談判中志願軍和朝鮮這方常吃美國人的虧。國民黨中央來台後長期宣傳中共超奸詐,很會談判,不守信用,這些都是鬼扯淡,藍綠和美國在同中共談判或叫陣時常占上風,至少五五波,希望和平的一方時常反而吃虧,因為出發點不同。】
老先生拿出九人合影照片,講他們九個有一個雙腿被炸碎,死在他跟前,他想找其他七位戰友。製作單位幫他找到一位,河北人,也是九十好幾了。【這種節目在改革開放後不做,只因過度資本化和靠向美國,近年才懂得做,才想起要幫老人做事,這是中國該學的教訓。】
![]() |
上:衛生班九人,楊明清犧牲。所有人的姓名、籍貫,這位尋找者付官平仍牢記不忘。身上背的包包是他們重要的裝備,很有力量啊。中左:付官平由女兒陪伴上節目。中右:其中一位老戰友現身了。下:找到郭文柱老戰友。當年返國後當醫生。 |
五,彝族媽媽思念故鄉的山歌和親人(2019)
山東濟寧的一個女孩,小時候聽過媽媽惆悵獨處時唱過彝族歌謠(她當時不知道這是什麼語言或音樂)。厝邊隔壁有些人告誡她媽媽你再場會惹麻煩,於是媽媽不敢再唱。她漸漸長大懂事,知道媽媽是被拐賣後由奶奶買了嫁給爸爸。她曾跟媽媽提議要尋親,媽媽說想但又抗拒,挺害怕的。後來變成她說至少把你們兄弟姊妹幾個養大娶親後再找吧。媽媽很辛苦,種地,或上外頭當水泥匠,辛苦拉拔他們。媽媽也老擔心家人認為自己狠心不聯絡老家,事情一年年拖下來。
現場一位女警來賓(每集大致有固定幾個來賓和現場觀眾,有的來賓是心理學家)表示有調查到你媽媽是四川拐賣山東的,我們以後會查人口販子的責任。【中共對拐賣人口的「歷史遺留」問題並沒有不面對或不管。無論這位女警講說要啟動調查是否打官腔,但這個節目歷年來花大量集數在做拐賣事件的尋親工作,這只是其中一次,可見並沒有不面對,2020年網絡炒作「小花梅事件」未免太瘋狂和失焦。我的看法是拐和賣不一樣,老年代窮鄉僻壤因為生存問題,而有不得不賣兒賣女的狀況,這必須寬容來看。我三舅是1950年代初期出生在台北,在出生不久後,我外公因肺結核病故,家裡撐不下去,就將我三舅送養了。養父母包了紅包,講難聽當然也是賣。當時生活夠嗆,我阿嬤(外婆)要養全家,我媽小學輟學去當幫傭,她姊姊也出社會,後來當公車的車掌小姐,一起拉拔我大舅二舅,而三舅被選擇送養。我意思是老年代的台灣也是一言難盡。如果是用拐或騙的方式帶走孩子,這才叫罪惡。】
終於女孩幫媽媽勇敢踏出這一步。但媽媽講的家鄉村名、家族親屬名字可能因為譯音的問題不精準,不大好找。已經二十多年了。最後在四川彝族自治州【這裡一度隸屬我們求學時期地理課本的西康省,新中國成立後大致上西康一半劃入西藏,一半併入四川省,彝族區域提昇成自治州,保障彝族的語言文化風俗,但彝族的奴隸制給廢除。彝族自治州的大涼山是有名的貧困地區,這十來年獲得相當改善。】的越西縣找到家人族人。見面時很場面壯麗動人,家族來了許多人全部穿上彝族服飾用彝族歌謠迎接她。可惜父親已故,媽媽還在(輪廓很深),老婆婆很激動。其他兄弟姊妹都在。
![]() |
不解釋了。 |
六,河北、遼寧闊別八十一載,回家(2022)
這個節目有台灣過去大陸尋親的,或代父尋親也有,值得注意的是,大陸自身離散的也很多,不用海峽阻隔,也照樣迷失回家的路。96歲的于連生,人在瀋陽一帶的法庫縣,想找河北老家的家人。從15歲後已八十一年來失聯。
于老爺子生長在河北衡水一帶,小時候就知道父母不只是村民,也是中共抗日地下黨。他年少時期在河北目睹雙親因抗日而慘死。【中共抗日所付出的心力,台灣十分陌生,這我放在後面來談。】之後叔叔把他帶去東北瀋陽一帶,叔叔也給日本人弄死,他成孤兒時身體凍壞了,一對夫婦收養了他成為他的養父母。後來他參加解放軍,在抗美援朝時作為志願軍越過了鴨綠江。他在部隊負責司號(吹號;用嗩吶或小喇叭)。他扛過炸藥包去炸敵人碉堡陣地。他說三人一組【三三制,三人一組彼此掩護,就算整個連隊衝鋒時整片山頭仍是三人一組】,好幾組衝不過火網,犧牲了,他看炸藥包在自己附近,爬過去扛起,衝上前,友軍不下一挺機槍掩護下,把敵人陣地炸了立功。
【戰鬥有其講究,火力掩護是基本的,但國民黨長期教育我們中共很殘忍只叫士兵往前衝鋒,後面一挺機槍掃射後退的人,反正中國人口多不怕死不夠。我看過志願軍俘虜來台的人寫的書,全部是亂寫亂編,三真七假詆毀志願軍,為了在台灣白色恐怖陰影下生存而跟國民黨合作寫這個。過去的生存手段或許可以同情寬容,但事實可不是那樣。他們的講法、寫法是把中共描寫成愚昧、殘忍,天啊也不想想中共真這麼混球還能把聯軍趕回38線?還能自信滿滿的給聯軍戰俘辦史上第一場宣揚和平的戰俘奧運會?台灣還有自稱軍事家的人寫美軍在越戰是因為越共殘忍奸詐才撤退的。】
話回于老爺子,朝鮮戰爭結束回國後,于連生想過回河北找家人,他記得家鄉的四個姊姊和一個弟弟。但怕對不起養父母不好意思提。終於這麼多年後,在他的子孫投遞節目申請下,製作單位幫他花費心思去找線索。他弟弟2016年86歲時故去,他找到弟弟的孩子,河北老家的人一起迎接他返鄉。
本集老爺子沒進棚錄影,見河北家鄉親人也是外景安排,省略老人家在舞台上走這麼遠的「儀式感」。本節目見面前得走一段好長的舞台,我發現對老人有點折騰,這是缺點。
![]() |
上:老爺爺談打仗片段。下:老爺爺終於返鄉。 |
【這裡插播講古,做兩條澄清。內容挺長,可先跳過看其他段節目內容。
國民黨對解放戰爭(國共內戰)在東北戰場的後話和小話
以前我大學聯考要考三民主義,裡面有一段講中共喜歡「談談打打」或「停停打打」,忽然談判,停住,又忽然偷襲,不守信用啥的,讓國民黨吃虧。後來我翻閱書籍史料,國民黨想說的是東北的四平爭奪戰,這裡以前叫四平街,號稱「四戰四平」,在國共內戰打了四次。當時毛澤東派林彪率軍搶佔東北,蔣介石則從緬甸、雲南將抗日遠征軍的王牌部隊由美軍幫忙海運,也是目標東北,雙方搶地盤。1946年三月蘇軍撤離四平,國民黨接收後,林彪上來攻克四平,這是四平首戰。兩邊談談打打就是在這個時期,美方居中斡旋。這些老段子很難扯得清誰比較詐,只能說兵不厭詐。但西方世界和國民黨一直有話語權隨他們怎麼講共產黨,尤其國民黨長年一面倒在台灣醜化中共。
附帶講一下,同年四月份,國軍的孫立人、廖耀湘等部隊把四平奪回,這是四平第二戰。第三次是雙方打得最激烈的一次,發生在1947年六月,國軍由陳明仁的71軍守城,最終林彪吃不下,被迫「走麥城」撤退。1948年三月林彪徹底拿下四平,四戰四平終於結束。陳明仁在第四戰前因內鬥而調回南京,1949年在湖南老家和省主席一起宣告起義投向中共。97年我在大陸遇過一位解放軍東北老兵,他說提到陳明仁就牙癢癢但陳打仗是有一手,老兵的說法跟很多大陸書籍的說法一致。
在教科書受綠營瞎編之前的大約五十年間,國民黨在台灣搞的教科書就有問題。台灣好幾世代等於被藍色、綠色輪番折騰史觀。在我受學校教育的年代從不知道毛蔣在1945抗戰勝利後的秋天就有「雙十協定」談判。簡單說雙方談的就是如何治理國家和如何休兵。毛蔣都知道抗戰八年太苦(若從蘆溝橋事變來算是八年),都不想再打,起先說是要搞聯合政府。但為何談不攏,主要卡在蔣希望中共部隊大幅解編。這和北伐成功後馮玉祥等軍頭不滿子弟兵給蔣介石解編而大罵蔣獨裁有些類似之處。從而導致馮和蔣接連打了兩次內戰。這不是說馮才代表正道之意,但他認為蔣不公平,太私心,我不服。馮後來戰敗,他的西北軍全被蔣收編,著名的張自忠將軍這才換了老闆。西北軍在抗戰犧牲不止張自忠一位將軍,其他不是在之後的內戰倒戈或丟失兵權後來台。
抗戰勝利後蔣很強硬且自信,認為中共打不過國民黨,他比毛更想打,包括蘇聯也不願全力挺中共,主因是蘇聯認為中共打不過,不推聯合政府的話中共會給打趴,權衡建議走法國議會左右兩派的形式。法國在戰後左派沒法搞革命,因為法國雖然也是戰勝國,卻被美國收攏綁架了,而且之前法軍對德軍幾乎沒啥抵抗就投降,主因之一就是利益階級很怕法國左派勢力起來,乾脆順水推舟給德國統治算了。理論上,蔣介石是美國的小弟,國民黨有美國當後台怎可能中共打贏,就不說美國幫忙多少了,當時現有的資源來說國軍比起中共兵雄馬壯得多。
國民黨後來退到台灣不斷講蘇聯將日本關東軍的武器撥交給中共,才使中共更壯大,事實上太平洋戰爭後美方撥給國軍的物資武器更多得多。真要說,蘇軍在東北撤走前撥給國軍接收的也不少,至少松花江以南大多給了國軍。就以瀋陽兵工廠來說,當時是在國軍手裡,日方留了一些技術人員,中共從這裡偷走的中共軍史上第一部坦克就是從這兒開走的。注意,中共還得用偷的。國共內戰中蔣介石先贏一陣子後就一路遭到大逆轉,導致國軍武器裝備物資不斷給中共繳獲使用,這才是中共在武力上逐漸強回優勢的主因,故此中共部隊當年常笑說「蔣介石是我們的運輸大隊長」。
國共第一次合作是聯合北伐。在蔣發動「清黨」翻臉後即國共第一次內戰,造成中共紅軍長征。同一時期蔣完成北伐後也跟自己人「西北軍」、「桂系」等諸多派系內戰,西北軍兵敗被收編後一部分被蔣派去南下剿共,另一部分安排他們鎮守華北,由西北軍輩分很高的宋哲元統籌北平。西北軍恨日本鬼子,在他們的地盤發生了七七蘆溝橋事變。國共合作抗日,這是國共第二次合作。在美國投下原子彈前,日本就註定早晚戰敗。台灣人只熟悉美軍「跳島作戰」一路往日本往土進逼,但同時在中國戰區,八路軍已經收復華北不少失土,國軍也光復雲南、廣西了,當時還有湘西大捷一路吹起反攻號角。台灣人時常宣傳沒有美國投原子彈,中國不可能贏,這是謬誤。退一萬步來說,就算美國幫了大忙我軍才贏,那又如何呢?我軍浴血抗戰不值得尊敬嗎?那美國在太平洋戰爭前曾不斷賣石油給日本用來侵華,這賬又該怎麼算呢?
第二次國共內戰的發生,無疑是場兄弟鬩牆的大悲劇,但它也是中共的大勝利。這場內戰死了那麼多軍民,難道抗戰還死不夠嗎?光是在台灣因為反日而犧牲的也不少啊。我要說的是,雙十協定的破滅是很可惜的,毛蔣都不是天生非要打仗的。蔣希望全國自己說了算(他真在意三民主義或社會主義才怪),他太愛權力。毛澤東比蔣真心尊敬孫中山,至少很尊重,毛對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有信仰和抱負。蔣介石北伐成功以來一直在民間和各派系間被罵翻,1937年的八年抗戰才使他的聲望大漲,變得正面。但勝利後蔣太過樂觀,錯估情勢。當然這是結果論,因為內戰開始前毛比蔣畏懼對手,毛是被迫決戰,死也要打出一個志氣。
蔣有點意氣之爭,毛是志氣之爭,外加社會主義中心思想(毛對人民群眾感情太深且有一套馬克思改造社會理論;他是真文青、真社運人士,他對這場內戰的感慨是「人間正道是滄桑」,這是渡江戰役後他寫下的詩句),反觀蔣沒有中心思想(當然他也希望中國在世界上能站起來但習慣和稀泥,他認為反正中國給我領導就對了,他看不起共產黨)。毛後來也不相信解放戰爭三年半就可結束。然而台灣問題卻成歷史遺留問題。
台灣該記取國共內戰的教訓,能談和要談和,但問題是台灣卻又把兩國論的思想給扯進來。
中共送國軍降兵打韓戰當砲灰?
另一條要澄清的是,為何藍營老人喜歡亂講中共故意派國軍降兵去打韓戰(朝鮮戰爭)?這主要是當年韓戰結束前夕,聯軍和志願軍雙方交換俘虜,號稱一萬多名中共戰俘「不自由,毋寧死」要來台灣,被叫「反共義士」。他們來的這天是1月23日,國民黨多年來宣傳這叫「一二三自由日」。國民黨喜歡誇大鬼扯俘虜回大陸肯定要被鬥爭(這話不一定全錯,但這是誇大抹黑),又說大陸不像台灣是自由世界所以他們選擇來台。
我一個哥們說得好,光是單憑一點就不大可能非要來台,哪一點,就是「我爸媽在大陸我當然要回去」。這些事情後來早就算是解密了,當初是台灣派出王昇等政工去了韓國,在戰俘營遊說或半哄半騙,甚至用暴力逼迫不少人過來的。根據台灣老記者龔選舞的回憶錄,他當年曾去戰俘營,他寫說戰俘營裡兩派互毆或找來刀子相殺的事情搞得很大。換言之,表面上來台的很多義士在身上刺青反共口號,實然他們未必都那麼效忠國民黨和蔣介石,而是不得不這樣自保……在台灣待下來後更自我洗腦。
國民黨熱烈宣傳這些來台的反共義士不滿自己被共產黨派去朝鮮當砲灰,當人海戰術送死的一員。現今70多歲的藍營老人仍受洗腦而篤信這套說法。他們自己根本跟韓戰一點淵源也沒,而是從小聽這套長大。他們外省軍人家庭的人明明70歲了大多也說不出自己父輩是否抗日過,部隊番號是啥,或國共內戰時經歷了啥戰役。他們來台第一代的父母不見得都是「沒有故事的人」,但傳不下來啥故事,為何?因為真正打過仗的軍人來台的本不多,只是樹倒猢猻散跟著撤退過來的。本身就是相對命好的才過得來台灣。有打過惡仗的,其中大多是底色雜牌部隊跟著來台的父輩,他們在台灣很低調不想多談往事。西北軍的孫連仲(台兒莊立頭功)、馮治安(和張自忠齊名,前者是37師師長,後者是38師師長)、劉汝明後來一起撤退來台。孫、馮在內戰期間就丟了兵權,劉部則狼狽撤退,全軍一來台就繳械受辱,當然他在台也閒雲野鶴。
半開玩笑來說,八年抗戰其實是西北軍和八路軍打的。前者是國民黨陣營的雜牌部隊(前身是國民黨謾罵的「軍閥」),並不是國民黨的中央軍,更非蔣介石的嫡系、黃埔系。後者是毛澤東和共產黨領導的。倒不是說中央軍沒出力,也不是說新四軍比較差,只是打出精神的代表是西北軍、八路軍。
我看過許多紀錄片,中共老戰士的後代或女兒、小孫女對自己父輩在戰場的細節說得是如數家珍栩栩如生。如今台灣很多外省青年把親綠當榮譽,想想也算正常,歷史被掏空所致。我的青壯年(30出頭或35~40歲)好友中,統派的幾乎都是本省子弟。
朝鮮戰爭(韓戰)中,事實上由前國民黨陣營部隊組成的是番號50軍,底下兩個師。他們原先叫60軍,綽號滇軍,全是雲南或四川子弟,講的都是一口四川話或西南話的口音。滇軍以前就是雜牌部隊,離國民黨嫡系太遠。清末的雲南講武學堂就很有名,軍事教育一流。民初雲南的護國軍討伐袁世凱,他們也很有戰力,朱德就是出自滇軍。之後紅軍長征路過雲南時跟滇軍保持「送客」默契沒真打上(但也不能說沒打,蔣介石畢竟怒令要打)。抗戰時他們參加過台兒莊會戰,跑到山東去。在國共內戰時因不滿蔣介石,加上戰局不利,先後兩支滇軍起義(倒戈)。第一次在東北的海城起義一個師。第二次在長春,由曾澤生軍長親率60軍起義。這些起義部隊後來都成了解放軍,加入共產黨的大家庭。
朝鮮戰爭前60軍已改叫50軍,編成兩個師。滇軍在東北打過仗,因為地緣氣候較熟悉,以強大的榮譽感奔赴朝鮮。一開始打得不順,旋而立功無數,在欠缺反坦克武器的狀況下全殲一個英國的坦克營,之後又率先打入漢城(後叫首爾),經黨中央認證,比朝鮮部隊、38軍(屬林彪體系的東北野戰軍)還先一步。後來美軍反撲,滇軍在漢江頑強堅守,掩護部隊撤退,前面的還不算,光在漢江沿岸就打出好多戰鬥英雄,全軍獲頒錦旗無數。你說他們有當自己是砲灰嗎?簡直污辱他們的作戰素養。
整個志願軍序列中,除了滇軍這樣由前國軍陣營清一色組成的,其他全是共產黨資歷更深的部隊,包括林彪、粟裕兩大戰神的部隊撥上去的可多了(抗美援朝展開後的初期,西線以林彪38軍打得最猛,東線長津湖以悲壯犧牲換來勝利的是粟裕放在東南沿海,原先打算解放台灣的部隊)。滇軍也才兩個師,人家上上下下學習黨的精神不落人後。
此外內戰期間投降的國軍士兵,基本上如果不想當兵的,打張路條、發放乾糧和一些路費就叫你自己回家,這樣也好幫忙宣傳共產黨的好。願意留下來的,打散分發到解放軍各部隊裡,這種作法很妥當啊。你又不是起義部隊,全軍建制和人員完整留著幹嘛,讓你們保持原先一夥人作怪嗎?國民黨在台灣宣傳的「送到韓戰當砲灰說法」荒唐無比,這樣說吧,中共若派思想有問題、意志不堅定的人上戰場幹嘛,這豈不是搬磚砸腳。這種說法若成立還能打到漢城才怪。】
七, 非洲「坦贊鐵路」工程奇蹟的情誼(2018)
五、六十年前,在坦桑尼亞到贊比亞之間,中方開始幫忙規劃和施工一條長達一千多公里的鐵路。中方工程隊有個會計老楊,教坦桑尼亞人小穆打算盤,兩人頗有情誼,朝夕相處。小穆如今是老穆,來中國尋找中國故人。
【坦贊鐵路,沿途崇山峻嶺,地形險惡,1969年中方完成詳細踏堪報告,1970年10月中方幫忙動工,1976年完成,總長度1860.5 公里(約四個半台灣南北的距離)。中方犧牲的工程人員有69人。
中國自己困苦但不忘國際主義情懷,必須同時拉拔小兄弟。除了社會主義的全人類情懷,也包括拓展外交。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周恩來曾有一句「別忘了是非洲兄弟把我們一起扛進聯合國。」多年來至今中國大陸都在做援非的工作,但國內自改革開後民風有些改變,網絡上動輒歧視非洲人的不少,嘴臉用詞挺下流,反之對美西方帝國主義投以慕洋慕強心態的殖人增多。大陸給學生的教育很重要,台灣已毀了,大陸不能毀。】
故人2013年已逝,由女兒出面。當年的廚師、醫師等部分工作人員也現身迎接老穆。
另有一集是70年代初期蘇丹派來的一群少年,在武漢學習中國雜技,大約五年後學成,到穆斯林國家表演時很受歡迎。一位蘇丹大叔來尋找當年照顧他的教練,訓練有時辛苦,有時一起包餃子很快樂。可惜故人已逝,由其子現身,他和父親長得很像。
![]() |
老穆情感內斂,得知故人老楊已遠走,來到老楊在山西省的墓前致意。 |
八,中共抗日游擊隊96歲老兵找當年搭救的村民(2017年)
王顯聚老爺子是山東荷澤縣人,1921年生,16歲加入中共的魯西南抗日游擊隊,後隸八路軍屬黃河支隊。1940年面臨日軍掃蕩,他們轉移到山東金鄉縣「周三官廟村」,在戰鬥中傷勢很重,村民將他藏在地窖一個月,每天送吃的。王老爺子想找七十七年前救他的村民。
【八路軍的正規軍主要在山西和日軍膠著,在山東、河北的廣闊農村則是他們打游擊的天下,應說地下。他們在農村挖地道和日軍鬥法,神出鬼沒。東南山區、粵東、江蘇安徽,則是新四軍及其附屬人民游擊隊的活動範圍,一般來說新四軍的裝備比八路軍好。也就是說,蔣介石的國軍撤退後,中共是在淪陷區作戰,以及發展組織。國共雙方都有抗戰,也都想順便壯大自己,只是方式不同。一般講法中共在側面戰場,國軍在正面戰場。國共合作抗日到「皖南事變」才扯破臉。
國民黨長年教育台灣人民中共沒抗戰是大錯特錯,趁機搞軍械資源群眾擴大自己勢力地盤則誰也別賴誰,都有。1937年後的八年抗戰,打出全中國第一個大捷的是中共的林彪在山西平型關打的,至於正面戰場的第一個大捷則在山東台兒莊,時間晚於平型關,是由眾多派系的雜牌部隊和國民黨中央軍一起打的,當時主要是由西北軍堅守台兒莊城寨,中央軍作側背迂迴包抄日軍,換言之中央軍隨時也可開溜,事實上他們確實有私心拖拖拉拉之嫌,差點害西北軍全軍覆沒。
西北軍的老闆是馮玉祥,只因各派系不服蔣,聯合閻錫山的山西軍、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桂系,1930年朝蔣介石的中央軍發布討蔣檄文登在報紙頭版頭條,史稱「中原大戰」,幾個月後三英戰不過呂布,蔣介石贏了這場內戰,馮玉祥宣告下野,跑去泰山寫自傳,才讓他西北軍麾下的著名驍將孫連仲、張自忠、馮治安等部隊全被蔣介石收編。這些所有被收編的各派系部隊在民間叫他們「雜牌部隊」,百姓對他們的敬重高過對蔣的中央軍,主因是國民黨愛搞錢,給雜牌部隊的資源少,還常派他們當替死鬼,以及蔣向來親日,對抗日猶豫很多(當然也不能全怪蔣)。中原大戰蔣之所以勝出,主要是贏在錢多資源多,以及東北軍的張學良挺蔣。
請留意,馮、閻、李都是國民黨,後來也都叫國軍(之前都屬北伐軍,馮閻本來是北洋政府底下的軍頭),我前面提過,有點類似過去國民黨在台灣全島的地方派系也是國民黨籍的,或同國民黨合作的,但他們有自己的人馬(或樁腳)。國民黨的個性從在大陸時期到台灣至今都沒改變,只玩弄權術,搞利益交換分配分贓,中央其實沒啥中心思想一如往昔,它在台灣多年從不像共產黨懂得派人下鄉蹲點或深耕,同百姓一起當農民勞動來鍛鍊學習,自不可能結合在一起好好宣傳思想來發展組織與群眾(共產黨沒有省籍意識,只認馬克思主義就夠了,在紅軍時期中共在贛閩粵紅區和漳州、客家鄉親打成一片,作風上不像蔣介石和國民黨對百姓高高在上),國民黨的思想說了半天只是反共,三民主義是擺設(可表示蔣繼承孫文),綠營後來接力反共,外加一個愛台灣。其實綠比藍更不愛台灣。近日馬英九去大陸給張自忠鞠躬是好事,但蔣介石根本對不起西北軍。大陸的幾大雜牌派系的中心思想只怕比蔣介石更深切,他們都推重孫中山也都反日本法西斯,認為蔣違背孫,聯名討伐他時內心毫不尷尬。孫中山的遺孀宋慶齡對蔣也是公開反對的。
國民黨的特質還真沒變過。抗戰時國民黨中央軍有沒有出力?絕對有,起初在上海犧牲慘重。整個八年有時亂打一通,底下的人亂糟糟很自私,有時有些猛將還真不怕死,能打勝仗,總結是苦勞大還是功勞多,都有唄。這就跟國民黨在台灣近三十年來的政績和選戰風格很像。不是不想打贏,也不是沒做事(台灣人若要感謝日本提供現代化,對國民黨做的建設豈不該下跪?何況對清朝在台灣做的現代化也該肯定吧……世界幾大列強在中國做的現代化還會輸日本在台灣做的嗎?說到底都是在剝削中國人民、台灣同胞。上海在民國初年是日本人膜拜的對象哩,「魔都」就是當時日本人喊的),但就是弄得歪七扭八或講話沒底氣。
在大陸時期國民黨很難貫徹統治力或許還有藉口,只因蔣是名義上的統治者但中國太大了派系山頭太多,各種部隊良莠不齊,資源分配不易,中央軍裡面還分嫡系或黃埔系與否。但台灣比起大陸小那麼多,國民黨有沒有真正凝聚民心?真正讓派系服氣?共產黨不一樣,黨性很夠,側面戰場和游擊區其實也非常大片,但中共的八路軍或新四軍就算分主力部隊、一般部隊,戰力差距很小,戰力是平均的,都上得了場面。國軍裡面的勁旅很威風,打贏不少次,但整個國軍還是一直退到重慶。除了嫡系勁旅,很多國軍裝備很爛,和中共都穿草鞋,不同的是前者打不過日軍或逃跑若叫情有可原,後者卻很能堅持。
在思想精神面,中共才是真正繼承五四和孫文的,或者說是結合馬克思和孫中山的。國民黨在大陸時期就對不起孫中山。只是說國民黨也是有苦勞或想進步,好比來台灣也學共產黨搞土改。至今台灣的藍綠有個共同點,不肯好好虛心學習新中國的歷史、學習中共的優點,只成天瞎吹台灣多好、台人多優秀。大陸就算比台灣窮好幾倍,我也尊敬中共。兩岸百姓大多眼裡只有錢,大陸的社會主義思想、國際主義觀念在不少百姓身上可說退成零分了。】
話回王老爺子,後來傷勢漸癒,黨組織將他轉移回荷澤老家,但他雖撿回一命,落下殘疾,無法再打仗了,等於提早光榮退伍,之後沒打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了。新中國成立後,他被安排到內蒙的農場放羊。
2017年,他在孫女陪伴下,上「等著我」尋找當年生死與共的村民。周三官廟村在山東有好幾個,加上多年來名字改來改去。終於,王老爺子找到了恩人96歲的周貴、82歲的周寶。後者說自己當年還小但知道家人的這段參與抗日經歷。主要是周貴,他和王老爺子記得對方,叫他的小名「王四兒」。王老爺子問他爸爸呢?當年周貴的爸爸是參與搭救的主要人物。周貴表示走三十年了,87歲走的。王老爺子拉著周貴聊個不停,主持人問啥他都不想聽了,情景溫暖。
![]() |
七十七年後重逢。 |
九,「上甘嶺戰役」超級瘋狂的戰鬥英雄尋找連長(2016)
這位四川老爺爺86歲(1930- ),他孫女蠻孝順可愛,陪爺爺上節目。這位爺爺一直談朝鮮戰爭時在上甘嶺怎麼打仗,說到忘情處站起來談,十分入戲。【國家遺忘他太久,改革開放後連續幾十年靠向美國,直到2020年中美關係很差時,才重新重視朝鮮戰爭。爺爺他想找當年生死相別的連長,奇怪的是退伍軍人單位、他家鄉幹部怎都沒幫他哩,讓他自己找這麼多年。】
老人來自四川中江,叫陳恩富。老連長叫萬福來。上甘嶺、五聖山,1952年是同一片戰場,萬福來負傷抬下去前,曾交代他們一定要守住陣地。雙方打得很猛,這場戰役是美軍步兵當主力,敵人在砲兵狂轟後衝上來太多人,弟兄們打到剩下班長和他,後來班長也倒下,整個山頭陣地只剩下他。他獨自堅守兩晝夜,用機槍、手雷、手榴彈,打退敵軍幾波攻勢,對方死亡至少幾十人。陳恩富說這種手雷一次可以造成死傷四十人。其間敵人太多,他戴上美軍頭盔裝死,另把一具屍體放自己身上擋住。看敵人在眼前不遠處挖陣地,快挖好時他爬蹭過去用手榴彈炸死裡面的人。他手舞足蹈模擬當時狀況。
由於敵人火力很大,上來支援的友軍一接近就遭死傷,等他終於炸掉對方陣地,大部隊才衝上來穩住局面守住,宣告勝利。但他之前已被砲彈炸暈,塵土飛落他身上,他只感覺自己頭部露出在泥土外,衛生員誤以為他是敵軍,俘虜也必須救,上去把他拉出來,幫他頭盔取下,準備給他打針急救時才發現他身穿志願軍衣服。
他在軍醫院時問醫生萬福來人呢?醫生說後送了。此後兩人沒再見面。他對連長的回憶一直停在絕對要守住的命令。老人家不斷煽情(開玩笑的形容)講,他要當面跟他報告守住了。他自己去北京、丹東尋找調查過,都打聽不出萬福來在哪。
節目部幫他尋訪。他們當年隸屬15軍,節目部起先傻呼呼跑去湖北黃陂的15軍離休幹部宿舍尋找,或是做點節目效果。【15軍的軍長是赫赫有名的秦基偉,15軍後來回國調到武漢周邊的黃陂一帶,改編成傘兵,在之後的閱兵分列式中,傘兵通過閱兵台時,好比84年的司儀就特別介紹「這是黃繼光的部隊」。黃繼光是當年在上甘嶺用肉身堵住敵人機槍的槍眼而犧牲的著名烈士,也是四川中江人。其實萬福來算是有名的,因為黃繼光就是他連上的,他對黃很熟悉。】
連長04年就過世了,兒子代替父親來見老戰士。兒子十分穩重,並無情傷哭泣。陳恩富在孫女攙扶下難掩激動。
萬子對爸爸的戰役如數家珍,說爸爸生前提過當時守xxxx號高地最後只有一個逃出來,就是你這個排的,意思是想必是你。前後過程,萬子說,當時全連剩40幾個,臨時從別的單位補充調來20多個,陳恩富就是其一。這也印證所以陳也不記得連長是哪省人,相處時間不長,他只記得連長對他挺好,當時要他們守住。連長負傷抬下去後直接後送哈爾濱。連長是河南林州(林縣)人,大他四歲。
節目中播放萬子帶來的萬福來照片。陳恩富兩度站起向全場敬禮,全場感慨充滿敬意。最後節目也打出陳恩富當年小伙子時期的戰士照片。
【我的祖國,這首歌就是來自老電影《上甘嶺》,這是電影中女主唱的一首歌。這場戰役雙方打瘋了,死傷都多,最後志願軍守住。這場打到後來有點像意氣之爭、面子之爭、榮譽之爭。打了52天。敵人以美軍為主,韓軍為輔。】
![]() |
往事歷歷。這集太經典。 |
附:陳恩富這段,是從底下這集摘出的其中一段,全集共四段:
簡介:第一段是陳恩富。第二段是80年代初期中越邊境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的58歲戰士,他來找副連長。【節目中不提越南,觀眾自己可明白,顯然這是官方不想煽動中越關係。同理本節目若當事人聊到鬼子,字幕改用「侵略者」代替。】他們這些戰友聚會時老是找不到副連長。他這人給自己一個信仰,就是長年守著烈士陵園(公墓)。他覺得當時陵園沒人整理,狀況不好,他想親自來做。此外,因自己負傷面臨腿部截肢時曾打算自殺,但想起副連長的鼓勵而決定好好活著。第三段是「兩彈一星」核彈試爆的軍方第一線參與者,找老戰友。第四段是童年受過解放軍幫忙治病的老人想找當年的軍醫。最後查到醫生已過世,醫生之子用電話致意,表示自己不想現身,因爸爸生前就覺得看病救人本是應該的。爸爸是80年代從軍醫響應政策轉業或退伍的。【當年約莫是半強迫的政策,這我不多談了以免講不準。更慘的是90年代下崗工人的境遇也曾是社會不公議題。當代則又有當代的問題了。】
![]() |
越南退下的殘疾老兵,找到背他下山的副連長(左)。副連長說他個子太高不好背,腦漿流在他臉上。當時背他下山的另一戰友(右)也來團圓。 |
十,蕭敬騰在台北萬華、福建惠安兩地尋根之旅(2015年)
這段是摘自另一節目「客從何處來」,一轉眼已是八年前的節目一段。節目風格偏人文氣息,請出很多史料專家協助,跟「等著我」的人民氣味不大一樣,但也不至於不接地氣。蕭敬騰這集很經典。這節目大抵都是找藝人做尋根探索,好比主持人撒貝寧也有一集,他不大熟悉自家祖輩信伊斯蘭教的事情,節目部幫他找尋家族遷徙的故事,史料專家幫他查出資料,抗戰時期他家從安徽逃往武漢時首先落腳的就是武漢清真寺。
蕭敬騰的爺爺(阿公)是抗戰時期左右從福建惠安來台的,長居萬華。惠安很鄉下,所謂「惠安女」特能吃苦。老蕭的奶奶(阿嬤)是彰化人,阿公在彰化相識,後來阿嬤在西門町中山堂一帶擺攤賣帽子。老蕭的爸爸是計程司機。老蕭找到阿嬤以前擺攤的好友,這位阿姨居然替她奶奶保留好多帽子放在倉庫。老蕭也回惠安尋找阿公的足跡。
![]() |
上:老蕭讀台北萬華區雙園國中,這所學校太接地氣,出很多漢子。他當時在混,知道奶奶(阿嬤)辛苦擺攤,突然過世,詳情他一直不清楚。多年後拜訪阿嬤當年隔壁攤位的好友。這位大嬸告訴她你阿嬤當時的病況,他聽了吃驚。下:老蕭的叔叔曾回到福建惠安老家代先父尋親,留下家庭錄影。老蕭的爺爺叫玉舞。這位惠安老人在台灣光復後曾來台和玉舞住在萬華,之後回惠安老家。 |
★總結
在我來看,「等著我」是輕鬆切入新中國歷史的節目,包括尋找新中國成立前後打土匪犧牲的戰友資訊也有。那陣子打土匪比打國民黨更難。也有一個中年大叔在2001年擔任甘孜到康定之間高原雪線公路郵務卡車運輸工作,遭到打劫,眼睛被槍彈打中而失明,多年後他想找當年救他的道路維修工班人員。節目並沒多嘴談啥政府做了各種高難度的工程,在維護和使用上也花費財力物力人力,且公務員在這段路長期處在高風險狀態。我想我若是納稅人,看了節目後會認為政府確實花費心思做事。
這節目有教育宣傳意味,但不死板。難免有點營造,但算節制,該哭時那叫至情至性。而且三觀對,沒編織史實,反而地地道道鮮活得呈現史實風貌。好的教育就是教育,不好的教育就是洗腦。希望對大陸陌生,偏見成見多的人可參考。藍綠是學西方用偏狹傲慢的眼光對大陸品頭論足,殊不知「西方人劫掠了世界,也劫掠了歷史。」這是我朋友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