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臺水餃——清新大氣的排骨湯麵、英姿颯爽的老闆娘
![]() |
六星級的一餐。我另帶12個餃子回家。桌上刊物不是我的。 |
再次造訪景美夜市{印臺水餃}。可今晚我沒點水餃,我點了一碗排骨湯麵。試試口味。
天啊你相信70元可以吃到這樣澎湃的五星級排骨麵嗎?太好吃了,超大一碗,身為鹹魚的我簡直吃了是鹹魚翻身。裡面大小丸子,羅蔔,三、四大塊排骨。你把排骨用手拆開,或拿筷子去鑽,可以弄出一大堆排骨肉。湯頭也是好,它這排骨湯完全就是清澈清燉的簡單大氣作法。強者我哥們、柏克萊夜間部補校之大藝術家張傲紅說得好:「老尻乃天地一老饕。」我一吃就吃出老闆娘非等閒來歷。一會兒吃完得攀談了是。
先把料理談完。它這兒的麵條分烏龍麵、王子麵、蒸煮麵(即意麵),另有河粉。米線我問了老闆娘是哪兒來的?她說越南的。算起來又加了道東南亞世界的味兒了。水餃呢,我前天談過,一顆5.5元,你往哪找去?馬的鹹魚價啊?至於好不好吃?基本分有,那還多求個屁。簡單說:就不錯吃吧。(這句要用台灣小姑娘的灣灣腔來講)
以前的小尻啊,若請女網友、美國歸返的哥們、荷蘭歸返的姊妹吃飯,必選西北菜餐廳{勺勺客},好吃!又不貴!炙子骨排必點,入口即化,我那住北美的高中同學每想起炙子骨排就想起好久沒聯繫我。
如今的老尻啊,行情稍差,這會兒終於找到以後預定的新請客地點,印臺水餃。而且還有附加值呢,從印臺走三、四公尺穿到它正對面,還有個90年代沿傳至今的傳統手搖杯的小車。這種飲料超好喝。它斜對面則是好吃的豆乳雞;老闆養了一隻黑白相間的乳牛貓,以前拍過,在攤位周遭或底部轉,這次略過。
印臺老闆娘向來親切健談,吃完了付帳間俺對這一頓讚不絕口。順問老闆娘,你是印尼華僑還是印尼人?她說華僑。我說那你是客家人吧?她說對!為何我這麼問呢?因為你在台灣若吃得出那是好料理、好手藝,八成都是客家人做的。客家人很有才情,我告訴她。而印尼華僑有不少是客家人、閩南人,二選一我直接就猜是客家。一般來說台灣有的人認為客家菜好吃,或者至少不會講客家菜難吃(但民間針對客家人說些無聊小話的狀況是有的;說偶爾聽到或時不時聽到,都成立),但像我這樣把客家廚藝抬這麼高來看的人,非常少吧我想。一來這是事實,二來我素來替客家人講話。
(馬個bb肉釦子,從小到大我老聽閩南人、外省人分別或湊一起對客家人說三道四,噁心屎惹,你們配這樣講人嗎?你們說的客家人毛病我看是你們自己吧。我認識的客家人個個大方海派,熟不熟的都這樣,而且熱情快意。)
她既答曰客家,我問:那你老家在哪?
合浦。她說。
我說那跟楊丞琳一樣啊。
老闆娘聽了沒反應,似乎不懂我在說啥,距離俗世或濁世挺遠。
接著我說起前兩個月我在我家附近(興隆路三段)一個越南餐廳,我跟六年級的小老闆聊天,他也是合浦人。印臺老闆娘說,是嗎?我說但因為離越南近,他們家去的是越南,80年代來台灣的。我又問老闆娘,你還會講客家話嗎?她說當然!我們那邊都講客家話的。我說你大概是婆羅洲的?她說對,加里曼丹。
只因我家附近辛亥路五段、靠近中國科大有一家「印尼小吃」的華僑老闆曾告訴我客家人多半住婆羅洲,閩南人多半住蘇門達臘。這位老闆年歲和我相當,雖上了年紀但長得超帥,輪廓很俊。他爺爺移民婆羅洲,他是第三代。老家在梅縣(梅州)。他自己後來又來了台灣念書。
我對印臺老闆娘說,我吃的那家印尼小吃的咖哩雞肉飯好吃到不得了。她說哈哈印尼咖哩很好吃。我說你怎麼沒做?她朗聲笑說我懶。由於我問過印尼小吃的老闆,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咖哩是否不一樣,這次我將相同的問題也請教了她。她說一樣。和那俊帥老闆的答案一致。
老闆娘來台三十多年了,「我才不怕,我都說我是印尼人。」她英姿颯爽的侃下這句。老尻暗自揣度,言下之意,看來過去在台灣受了點氣。她口音十分印尼味,高亢中有種嬌柔流利。一般南洋華僑的印尼口音沒那麼濃重,且來台後打成一片總會沖淡。約略是口音引此豎耳側目而遇過啥也不一定,那倒也正常。我說你也可以講你是印尼華僑,她一邊忙著,不置可否。我又說,你也可以講你是客家人,她仍沒搭腔。總之呢,我欣賞她偏偏就是要講自己是印尼人!一個字,酷。
之前來這店裡買餃子時我問過她是不是印尼人,記得她曾說她是。這晚我之所以想確認她是印尼華僑還是印尼人,主要是這碗排骨湯烏龍麵太好吃,於是我就好奇了。這吃來像華人文化底蘊的風味。喜歡加個丸子在正餐中,這則是印尼(或包括馬來)手筆。
下次我來拍她的尊容。不見得能成。萬一被講MeToo怎辦啊這年月。
口味人味彼此成正比,這是我寫本篇的目的。重點記住了:
便宜不錯吃的水餃。豪氣干雲,清新大氣,充滿水滸精神和南洋風味的排骨湯麵。以及作風親切爽朗,有女中豪傑氣韻的老闆娘。
附錄
前天我發過一圖文「小西瓜」,有段談到老闆娘。
![]() |
我這靜物擺設,有點透露我美術系科班的老底,你看得出否?好吧不重要。 |
![]() |
忘了講:唯一支持高虹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