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0的文章

電影《頤和園》(2006)

本文2020/7/13發表於豆瓣。在此轉貼台灣部落客。原標題叫: 喜欢电影的朋友,有缘看看吧。   只因本片涉及89民運,在大陸是禁片,故此我在豆瓣隱去片名。有些網友將本片稱作「夏宮」,當代號。只因本片英文片名是「 Summer Palace 」。 以下保持簡體原文,因懶得轉檔。   喜欢电影的朋友,有缘看看吧。   大陆友人叫我把日前一篇广播转成简体,说你有必要这样做,让喜欢电影的人参考。在此我先贴上这篇(小作修改部分),完了,后面追加一大段,再作个补充,细谈。 原文 晚上看了本站不允讨论的那部片。推拿导演在 2006 年的片。前半段可以看,或说值得看看。后半段很糟,太装了。前半段模仿法国片,让人想到祖与占、巴黎野玫瑰。后半段是模仿温德斯。 前一小时可以,是因为有生活的气味和怀旧感,即便很装、刻意,仍可看下去。后一小时烂到不行,因为没东西讲要硬讲,不知怎办只好不断营造忧郁。 女主 87 年进大学,我 86 年进大学。虽我在彼岸湾湾,我当时就很关注大陆情状,所以我有个观察,本片的人物调性、髫型、服装、环境种种,不像 85-90 年的中国,比较像 95 年前后的中国。老实说,很不像,不信你问你爸妈或更老的人。他们如果觉得像,我一提醒他们一些点,他们马上会说对对对!是有点不像。 至于茫茫抑郁和爆街性格的女子,本片描绘则显夸大,当年大陆女孩没有她那种的。湾湾也很少,几乎没有。湾湾是从 90 年代才开始有这种女子,主要是文青界模仿巴黎野玫瑰的女主。极少部分女孩在 80 年代就看过巴黎野玫瑰,但总要消化一下,让时间去蜕变(或模仿、内化), 80 年代湾湾女生如果有这型的,那或许在剧场界是有的。如果硬要说但郝蕾太特别,她就是那样,而且她在片中的嗜好也很文青啊!但对我而言也还是做作了,没有说服力。 这是时代与人搭不来的问题,即便偶有这种「怪咖」也不会讲文青式的语言。 你非要端出「她」, 必须在片中弄得很有说服力、很合理很自然。故此,本片似乎只是想营造给老外看某种「风貌」的女子在中国也有。 在性的方面,当年也不是那样,郝蕾这种女孩几乎没有,两岸当年开放前卫的文青界也一样。当然硬要说当年大陆有些圈子是那样,那只好随导演拍了。我想讲的是,那是一个非常保守压抑的年代。不是说大陆青年不会婚前性行为,而是说真的相当少,有过婚前做的女生们也不会像片中那样的方式。

夏天的想法

最近我滑臉書,發現我讀不下去別人寫啥。大多都讀不下去。以前也是這樣,我 2012 年五月開始使用臉書。不過最近我的發現是,可見別人也讀不下去我寫了啥— — 不是嗎? 其實這種發現,或說警覺,以前也有過。只是這次比較強烈。 首先,它提醒出:別人是屁,你也是屁。 所以我是個屁,這我必須坦然承認。這個自覺我一直有,只是並非貶低自己。同樣的,我的所謂再次發現,也不是貶低自己,只是說人有這種發現挺好的。 (回頭修文補述:我想我不該打擾我的臉友,讓他們滑到我,我想彼此是尷尬的,至少我自己很監介。我該讓自己有一種消失存在的修養。基於愛。 儘管我不知道生命之愛、世界之愛的所謂真理真諦究竟是什麼。但愛與孤獨一直影響我,或說讓我被影響,如果它們二者是種教條的話。愛與孤獨並非互斥的,最終一切會形成一種風度。更美化來說叫風流體度。升大二暑假讀紅樓夢學到這四字。蠻好。  就好像天使有翅膀也可以不飛翔,而是用雙腳登山,一步一步往上爬。其實背負自己的翅膀亦是一種樂趣。當然我並非美化自己是天使的意思。只是有人若說我活得像天使,或我本就是一天使,那我也不會太妄加反對,至少這反映出對方的某種七待,與成全。有點像幼兒園蓋下的好寶寶圖章。也恰似夜店裡圍事蓋在進出者手背上的小章子,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它,如此平等博愛,最好將之保留下來以刺青銘記歷史。是說把夜店章給它當刺青圖案,就這樣刺上手背或手臂,多棒的創作。 多年前我看到探索頻道上一隻大老鷹,牠在傾斜的山壁上走路的姿態讓我印象深刻。我想牠滑翔的英姿與走路的姿勢都是一種哲理,或愛。或說本能唄。然而用本能來說明萬物實然也等於沒說。可是本能一詞讓我感覺到有種謙卑的體認——對一輪彩虹塵間茫茫萬物、生命本身懷以謙卑的體認。這是我當下發現的新感受。) 再來,臉書上某些圈圈的許多網紅,那真的是人格很低賤,思想很菜,可笑之至。這不是啥新發現。那些給他們按讚的人,真的這麼傻嗎?那些發文者的文章簡直污辱閱讀者的思維水平,他們卻可以按讚。我最近發現,給我按讚的人雖少,但裡面也充斥好多水平堪慮的人,甚至人格下作的人。被這種人按讚,真讓我無言。如果我不想偏激到把這個世界想成太惡質,失去我對人(小聲說人性、或人們、人群這回事)的良善幻想,與起碼的肯定,我想我必須讓自己活得更安靜。把自己的嘴關住。眼睛、耳朵都遮蓋住。 所以我的想法是,這是我再次脫離臉書的時候了。就像 20

從電影《霸王別姬》的爭議,淺聊中國藝術、哲學、生活。

圖片
前言 本文從 2020 年七月下旬,斷斷續續分了幾次寫,今日 8/9 寫完,大約一萬九千字。盼望對戲曲、對任何文藝有興趣的朋友,都可好玩看看。 原載於豆瓣網站。   先從一個帖子談起 這幾天很忙,套句 Tizzy Bac 的歌名「什麼事都叫我分心」。 然後,上週有件事也耽誤了我,關於電影霸王別姬的一個帖子, 內文寫到「文明昌盛,觀眾已死」、「淒涼」云云。為了這一小篇我寫了一大篇,把我累得很淒涼。   因為對事不對人,容我隱晦發文者的暱稱。 據說這個帖子在網路瘋傳。我在此上傳這個帖子,讓心腦偏差的信息又散播一次,罪過。雖然我接下來會講解它的問題出在哪,但我知道在豆瓣同意它的,會多過同意我的。可是我還是得忍著寫,沒辦法,因為只要能多一個人懂我這篇(而且是真懂,不是只基於愛國與否),我想就還是有用的。我寫的東西都是大白話,但要真懂(指體會、體悟) 是 不是那麼容易 ? 只能說,兩個字,緣份。 好了開場寫太久。 是這樣,如果要談京戲這門藝術,我略有涉獵,家姐是戲曲圈的人,我耳聞目染,給大家講點常識知識,我是很樂意的。但是那個帖子是在撒潑挑釁,亂戳一通,這樣我心情就受了影響。所以我得把這個心情拋開,好好寫下去。   霸王別姬這個電影我給 3.5 星。若用豆瓣給分, 3 或 4 星都可。這部 93 年的電影,導演有點意識形態,簡單說就是有點 自由派 ( 容我小聲說是恨國 ) 思想 ,看事情習於 胡亂歸咎因果;所謂歸因。 我的好友大平則認為本片本就有相當扭曲的意識形態。 大平的說法 , 我在與之展開交流(辯論)之後大致同意他 ,但也不完全同意,或說我同意一半也可(這個一半該怎麼算?人生好難 hhhh )。 我只說「有點」意識形態,而不說「很有」意識形態,因為畢竟是講到京戲,這種電影很少,我對戲曲是愛屋及烏,且導演的處理劇情的方式也是希望世界和平、社會和諧的嘛,所以我比較不想關注他的意識形態,或說我能正視、容納導演的想法。但問題是,上週的那個「 文明昌盛,觀眾已死」的 帖子很惡意,那部片是 93 年拍的,發帖的人以自己現下 2020 的想法,去套在 93 年的電影上頭,借題發揮,這我覺很糟糕。簡單說導演有點自由派(或說恨國派)思想沒錯,但今人把它誇大成離譜。你恨你國是你的事,你別亂拿別人的老電影說事。 導演本身有點腦殘,看事情僵化,對歷史許多面向的因果關係搞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