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1的文章

從一部台灣A片談起

圖片
創作者心術不正,是台灣也是兩岸的大問題。固然以前的年代,甚或每一代,都有這個問題,要不要加個大字或許值得考慮…… 我之所以說是大問題,可能是我正好生活在當代,所以我沒能跳出來看。假若我想像我是 50 年後或 100 年後來回觀,我想我心境不會這樣計較。「這在當年是個問題……」可能只這樣看。「這是個老問題。」或者如此。 我的一個答辯(自我論辯)是這樣,這個年代比較複雜,各種工具、平台、載體的出現,就像很多水盆的出現,又沒好好去清的習慣,自而造成水盆內時常有積水,於是滋生蚊蚋細菌,這就發生了登革熱。所以問題是, 1. 老問題被擴大了。 2. 潛在的問題和私下聊的事情更容易公開出現而形成話題。 1 和 2 ,用醫學來說,也就是說症狀(徵狀)更明顯。醫生無法不管各種症狀(和徵狀)的出現。 醫生在釐清病患談論的各種狀況後,他會做出判斷,好比:你先別太擔心,因為必須配合各種徵狀來看,然後重點是出現 xx 的反應,這才是個事兒。你別在網路上查資料,不然你越查越覺得自己一堆病。 或反之好比:馬上給你排檢查(或你馬上得辦住院),因為我一聽就明白了,你講的症狀和我現在看到的狀況,八九不離十,該做的得立刻來。   當代的問題很大,而且跟政治更扣在一起。朱光潛在抗戰時繼續寫他的美學研究書籍,戰爭與政治跟他的作品內容其實無關。老實說他這可能是個案、特例。其實很多事情都跟政治有關,他運氣好,他做的內容範圍不必跟當下有關,有無戰爭或時局如何或誰在執政,他都做他的美學和哲學研究而已。 舉個負面例子,台灣年輕人拍一個 a 片,怎麼會用各種文青式詞藻去拉抬?把這片扯到王家衛、侯孝賢、吳念真、鍾孟宏(中島長雄)、許鞍華、張曼玉去了。然後還談到這片有沒有比《醉・生夢死》、《罪夢者》、《艋舺》、《軍中樂園》好或不好,在我來看都是沒必要的。在炫耀知識。 這已經不叫矯情了,而是心術不正。這也不叫開開玩笑或自我調侃、自我解嘲,而是心術不正。 心術不正這個字眼很重。我講的意思有兩個層面, 1.      不純。   可以這樣來說,拍片者、文案撰述者的心思、心境平時就不純。我講的心術不正意思就是不純。那麼什麼樣的人事物才叫純?或才叫不純? 「做一件事就是做一件事」這就是純。你真的在片中想做出什麼另類或特別的,所謂別出心裁,或加入理念(好比本土

老莫、老兵、搭錯車、鯨落、橫加直加歪等於真理

圖片
重要聲明: 本人在 2021/6/23 本文中提到 1983 年電影《搭錯車》,談到本片當年很有名,但多年來一直沒看過,也興趣不高,直覺不怎麼樣。本文完成的十八天後,7/11一時興起,我從油管找到本片,一看,想不到本片很值得看。可以這麼說,這是台灣影史上少見的一部融合娛樂、內涵,所謂寓教於樂的一部電影,很了不起,我很訝異。它有靈魂,有神采,風趣,溫馨,也殘忍不幸但又合情合理。1小時28分鐘挺短的,卻拍得如此飽滿。 另套句當代用語「多元」,它在手法和元素上做了許多結合……這樣寫來挺籠統,以後有空可能再發一篇來專談本片……,在此簡單舉一例,它用歌曲(音樂)來講故事,本片有大量蘇芮演唱的歌曲,當年就是曲曲動聽(這我知道,幾乎大家都會唱幾句)但我不知道原來在電影中是這樣呈現的(大家看過本片才明白我說的是啥)。在類型上它不是歌舞片,但它用歌舞來帶。 還有一個重點,本片有個很明顯的意圖,它在做一部戰後台灣史(關於外省老兵與本省人家之間混居的風貌,屬兩種底層小人物的混搭,包括人民風格,以及他們住的違建。此處之意並非表示本片拍的才叫台灣史的真相與原貌,而是說它拍的是台灣史其中的一個重要切面。所謂切面可以有很多種切面,它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切面),也在做台灣社會成長史(從樸拙老年代轉型成現代都會五光十色的變遷史)。不過我還是要說,本片比起很多台灣電影,包括從以前到當代(現此時)的電影,它在真相與原貌上做得更成功,更自然。 請留意,我不是說搭錯車(導演虞堪平)比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成功與否的意思,搭錯車的商業元素很多,侯楊蔡那個簡單說叫藝術片。我這樣說好了,總之搭錯車值得看,內涵上不比藝術片差啦,且某方面比藝術片更有親和力,更傳神。但,若撇開侯楊蔡,這幾十年來的國片無論商業或藝術,大多都不如搭錯車,主要是大多都太刻意。包括刻意要裝內涵或存心要賣騷,或充多元、或有覺醒味(一種塑膠品在焚燒發臭之感)。也或許這三十多年來爛東西太多,才讓我覺得搭錯車很不錯? 6/23 的文章中我不該沒看過本片就談,應該去補看了之後再寫。當時我將本文連結發在臉書上後,讀過的朋友也沒人出聲告訴我,或說糾正我「欸老尻,其實這片真的值得看,你下筆太快囉」之類的,可能我平時給人兇巴巴的印象吧哈,或大家天性上不想干涉別人的寫作。 以下我仍保留原文,但標題我加上「搭錯車」三字,原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