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未來:戰爭風險的概率和合理性
打麻將談的是概率,而不是說百分百必然如何。球賽、政治、戰爭都是這樣。以前我說,兩岸發生戰爭或中美發生戰爭的概率愈來愈高。這兩個月來我換了說法: 「看來如果發生戰爭是合理的。」 我仍不會說百分百發生,因為我手裡沒有水晶球。我不說必然,我只說合理。 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是合理的,畢竟也發生了。塞爾維亞人沒有暗殺斐迪南大公,一戰也必然發生,儘管這件事是導火索,但當時歐洲處處是導火索。二戰的發生也是合理的,不得不發生,只因在歐洲、亞洲很多事情在一戰後並未解決。在歐洲,德英法俄四個列強之間錯綜複雜。也別忘了二戰之前的西班牙內戰就打得很殘酷,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力挺佛朗哥,這是法西斯和左翼的一場惡戰。 在亞洲,日本法西斯的長遠目標是啥?——日本人認為中國本就該被日本侵略或控制,這不算長遠目標,已經在做了,而跟蘇聯將再次交手也不算長遠目標或新的目標對手(1904年日俄戰爭就交手結仇),日本真正長遠的目標是預感自己遲早跟美國要打一仗,一來美英不可能任由日本獨食中國,美英想的是一起分好處,日本不大樂意。二來是日本很早有「南進」的擴張想法,至少海軍派系是這樣想的,這勢必觸碰東南亞的殖民主,英美。法國當時雖擁有越南但實力已漸漸下去了。不光南進,「北進」也是日本的策略,陸軍派系想進犯西伯利亞方向,和德國在東西兩面擺出夾擊蘇聯的態勢。 日本奪走台灣省、東三省、朝鮮還嫌不夠,它的野心終於引發 1937 年中國全面抗戰。 1938 年五月毛澤東寫下 《論持久戰》 的著名文章,內文中提了三四次日本將進軍西伯利亞和東南亞。這是他的預測和估算,是的,國際角力的趨勢發展是可以估測的,而且毛的說法具備了合理性。果然後來日本的北進和南進都發生了,1939年 諾門罕戰役 ,日本關東軍踢到鐵板,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變成史上曾擊敗日德兩軍的一代名將。1941年則是對美國發動 珍珠港事變 ,同時席捲東南亞。 我們回看《論持久戰》,覺得毛主席這是大膽預測!錯,他不覺得自己大膽不大膽,他認為這根本很合理。也就是說在利益牴觸下,日本最終只能被迫跟美國攤牌。毛澤東提出這些說法時, 美國對日本尚無戒心, 美國還正在賣石油給日本,等於讓日本有資源來侵略中國,發中國的國難財。日本把自己的胃口養得太大了,打中國沒辦法立刻打下來,於是想在南北兩路另找出路;南洋有油田,這很重要。日本如果只在東三省做經略,這裡資源夠多,然後發展上求穩,日...